【明報專訊】《射鵰英雄傳》中的郭靖能「一箭雙鵰」,把雙翅展開時足有一丈多長、羽毛堅硬如鐵的兩隻大鵰以一箭貫穿;春秋時期楚國人養由基能「百步穿楊」,在百步外射穿柳葉,百發百中。未必人人可以達到以上「境界」,認識射藝卻一點不難,這回讓騎射國際冠軍謝肅方教你一招半式!
西方射藝引發對傳統箭術好奇
曾任知識產權署長近17年的謝肅方(Stephen Selby)生於英國,畢業於英國愛丁堡大學,主修科目卻是中國語文及文學;擁有一張外國人的臉,卻說得一口流利的廣東話。他醉心研究射藝,1996年創立亞洲傳統射藝研究網絡,後更出版《射書十四卷》及《百步穿楊:亞洲傳統射藝》。謝肅方對射藝的興趣,其實源於度假營內的射箭活動!他本來只覺得射箭「幾好玩」,但念中國文學的他由此想到一些相關詩句,如詩聖杜甫《前出塞》的「挽弓當挽強,用箭當用長」,還有《水滸傳》中關於射箭的小故事,如花榮百步穿楊。他又想到營內的是西式射箭,而中國傳統射法應不一樣,便起了好奇心,欲尋根究柢。
尋訪各地 從古書兩相比較
「射箭的歷史很早(悠久),如孔子是個射箭教練,最早有關射箭的書是孔子寫的。」謝肅方說的,是《禮記》中的〈射義〉。但至1980至90年代,有關射藝的知識卻幾近失傳,他請教不同歷史及考古學家,又到訪藏族、蒙古族,甚至日、韓等地,「(她們)保留了傳統箭術,所以向他們學習技巧,再跟中國古書比較,慢慢研究」。
京奧促成箭藝復興
近年不論兩岸三地,都提倡學習中華傳統文化,甚至遠至歐美也設「孔子學院」,何以射藝幾近失傳?謝肅方認為,這與1949年後內地的政治運動有關,「破四舊」、文革「批林批孔」時期,射箭被視為其中一種「舊」,由是被忽視。「京奧之前,人們不多理會傳統射箭,喜歡射箭的人集中在現代射箭,一定用西式射法」。他說2008年北京辦奧運是個轉捩點,令人更重視運動,「(政府)想找個有傳統精神的運動給青少年,反對他們經常投入西方文化,所以覺得傳統射箭相當好」。推波助瀾之下,射箭的熱潮重新興起。謝肅方曾到訪甘肅省天水市,見中小學設射箭隊,會配合傳統服裝及舞蹈練習,也有大型比賽,如去年9月舉辦的「天水秦州第一屆李廣盃國際傳統射箭邀請賽」。
從射箭學懂「養心」
古代射箭是「男子之事」,現代當然沒有這規限,謝肅方的子女也習箭,他的女兒12歲時就學騎箭。射箭已是不易,騎荌車g箭更難。這除了需要一點天賦,「(還)要在窄的跑道學習,選匹『老實』的馬」。相較站荇g靶,謝肅方更喜歡騎射,「緊張時想像在田野中騎射,(四周)鳥語花香,會有很大滿足感」。幾乎每本有關射藝的書都會教讀者「養心」之道,射箭是古時武舉試的其中一項,要學懂挽弓射箭,也需學會如何面對壓力、集中精神,這也是謝肅方從射箭中學到的「心理學」知識。
■考考你
以下為幾個有關箭的用語,試將之與相關解釋用線連起來。
(見圖)
一箭之地 •
如箭在弦 •
萬箭穿心 •
草船借箭 •
開弓不放箭 •
• 以他人之力達到目的
• 心情極為悲傷
• 虛張聲勢
• 準備就緒,勢在必行
• 相當於一箭射程的距離,不遠處
(答案見最後篇文)
文:鄒靖儀
圖:鄒靖儀、網上圖片
部分資料來源:《百步穿楊:亞洲傳統射藝》
協力:傳媒teen使梁家樂、彭嘉敏、黃巧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