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探究題目︰探討港孩自理能力偏低問題是「炒作式」的結果,還是普遍現象? 目錄 一. 引言 二. 界題 三. 文獻回顧 四. 研究方法 五. 研究局限 六. 研究結果與分析 ■第一部分 1. 文獻分析︰一般傳媒對孩子自理能力的描述 2. 問卷調查分析︰受訪家長對孩子自理能力的評估 3. 受訪者對港孩自理能力問題的看法 ■第二部分 1. 分析港孩自理能力的真象 2. 分析傳媒描述與研究結果的差異 七. 總結 八. 附錄 1. 問卷調查樣本 2. 訪談紀錄 -社區中心兒童課餘託管導師(面談) -小學教師(電郵訪問) -兒子屬自理能力高的家長(面談) -兒子屬自理能力低的家長(面談) 3. 參考資料 總結 根據第一部分對港孩自理能力的評估,反映港孩不論在進食、如廁、穿衣、個人衛生或儀表整理5方面,均取得可接受的成績,具有基本的自我照顧能力,與輿論所持的差劣評價不符,顯示本港孩童的自理能力問題在社會上的確有被誇大的現象。 從問卷調查中可見,大眾其實對港孩的自理能力了解不足,導致容易受社會、網絡上排山倒海的負面信息影響,得出「港孩=自理能力差」的概念。 值得注意的是,在港孩自理能力評估中,的確有少數表現較不理想,令最佳和最差的分數差異最高達85%。如訪問所得,自理能力偏低的孩子僅佔極少數,多為個別例子。相信《港孩》等書、新聞報道及文章中令人咋舌的極端例子,反映的只是這能力較低的一群。大眾放大了這極少數人的表現,以此代表新一代的自理能力,引起社會廣泛憂慮,不是以偏概全嗎? 另外,常在各媒體表示「港孩」問題令人擔憂的心理學家,其專業身分令大眾忘記了她在工作中接觸的兒童均是有嚴重問題,以至需要向心理專家求診,與一般大眾的兒童有別,實在不能以少數例子代表大眾表現。 總括而言,「港孩」問題雖然存在,但在傳媒過分渲染、大眾對此認識不足的推拉因素下,問題在很大程度上被誇大,成為「炒作式」的結果,實非普遍現象。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