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吉利趕時髦 頻改地名好任性
「任性」改地名的動機五花八門,有些為了圖吉利,有些想趕時髦,也有為了提高知名度和經濟利益著眼,改與不改要遵循何種原則?如何做到充分尊重民意?中國各地都有不同的路要走。
在中國,一些地方出於各種目的而頻改地名,甚至有些貌似方便、洋氣的新地名或怪地名橫空出世;部分蘊含人文韻味、精神圖騰的老地名則被擠下了歷史舞台。有的名人、名企、典故也成為被攀附的物件。例如貴州仁懷市有人建議改為「茅台市」;河南鹿邑縣建議改為「老子縣」;貴州水城縣改為「夜郎市」。還有許多地方雖未改名,卻爭打名人故里品牌,甚至「西門慶故里」都被哄搶。
地名改了就沒事?那可不一定。「蘭陵」、「蒼山」反復換,「襄陽」、「襄樊」來回改,何時結束至今仍未知。專家表示,地名承載了大量個體記憶與情感,並非嘩眾取寵的工具;一旦輕易「任性」改掉後,即使民俗風情能追溯重拾,文化靈魂卻難以復原,「任性」改地名反映出浮躁之風的畸形政績觀。有些地名更改乃是出於歷史原因,有些則因權力使用未被有效約束,僅將經濟利益作為出發點和落腳點,對地名、百姓缺乏足夠尊重和敬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