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光污染影響灣仔區居民多年,該區議會委託大學調查發現,區內商住樓宇密集地段有945個燈光招牌,當中13.1%半夜12時後通宵開燈,其中最光的招牌在怡和街,較晚上街道照明所需光度高逾15倍。同時,調查揭出六大光污染黑點影響逾百幢住宅大廈(見表),其中銅鑼灣利園山道及ㄥW道等一帶,招牌量達133個,影響約42幢住宅。居於黑點、希慎廣場斜對面的住戶,晚上光如白天,居民稱「半夜去廁所唔使開燈」,盼政府立法管制。希慎廣場回覆,大壁幕會在11時關掉,而屏幕亮度亦已調暗。
灣仔區議會去年委託浸會大學進行的光污染調查,於去年10月至今年1月在區內視察,發現945個燈光裝置招牌中,124個(13.1%)於午夜12時至早上6時仍開ㄐA當中更有55個商戶並非在營業時間仍繼續開燈。
另外,調查統計了9個光度數值最高的招牌,由1667至3320勒克斯不等,怡和街及東角道各佔3個,其餘則分別在皇后大道東、告士打道及霎東街,其中最光的怡和街1L號招牌,光度達3320勒克斯。地球之友曾於2008年提出,夜間街道照明介乎100至200勒克斯已足夠。
調查又指出,2011至15年10月環保署共收到132宗灣仔光污染投訴,84.9%投訴後仍繼續出現燈光裝置,顯示成效不彰。部分居民需長期拉上窗簾,但影響家中通風,只好長年開冷氣;另燈光入侵亦影響睡眠質素。
希慎對面居民「半夜去廁所唔使開燈」
住在希慎廣場斜對面的陳小姐表示,睡房窗一邊對荍こV特大熒幕,另一邊是珠寶公司的大型燈光招牌,熒幕不斷閃動及七彩顏色,晚上屋內很光亮,「半夜去廁所都唔使開燈」。她說,希慎開幕初期不太習慣,唯有長期拉上窗簾,「慣鰴冇辦法,住銅鑼灣係咁」。陳認為該區光污染嚴重,「唔好話睇星星,月亮都見唔到」,希望政府可以立法管制。
灣仔區議員鍾嘉敏批評,環境局下月推的自願《戶外燈光約章》實在無效,立法才最可行,如午夜12時後必須關燈。負責調查的浸大社會科學研究中心高級項目助理林庭樂則稱,應制訂投訴處分機制,建議環保署定期公布投訴數字,迫使燈光裝置負責人回應。
希慎簽《約章》 稱已調暗屏幕
環境局回覆稱,政府正落實戶外燈光專責小組所提的改善措施,包括下月生效的《戶外燈光約章》,約兩三年內評估成效。 將參與《約章》的希慎廣場回覆稱,在午夜12時至上午7時,廣場外牆所有燈光裝置都會關掉,但租戶則不在限制,個別租戶營業時間較長,故未能完全符合約章要求;至於希慎廣場啟超道入口的大壁幕則會在11時關掉,而屏幕亮度亦已調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