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學借一帶一路推族裔共融 少數裔生介紹家鄉文化 增民族自尊感
【明報專訊】《施政報告》提出推動港生認識一帶一路,不少學生來自相關國家的明愛屯門馬登基金中學,擬與非牟利團體合辦一帶一路文化展館,由學生向公眾介紹其國家,校長袁國明稱「不是要擦CY(特首梁振英)鞋」,而是在社會仍存有歧視時,把握契機推動公眾認識和接納少數族裔,讓學生藉推廣其國家文化,增加民族自尊感。
學生來自18國 11國納一帶一路
該校學生來自18個國家,不計中國內地,有11個一帶一路國家。校長袁國明稱,在本港,少數族裔被視為社區地位低的弱勢社群,該校學生亦嘗感到被歧視,如部分人因食物中香料多,產生體味,搭交通工具時遭港人刻意避開。此外,部分學生家鄉空曠,說話或播音樂時較大聲,不為意會滋擾他人;或因其民族文化很愛握手,握手時「玩玩鵅v,就被視為「曳」或喜歡「郁手郁腳」。袁指香港作為國際城市,市民對其他民族應有更多包容和理解,他希望把握一帶一路的契機推動共融。
拍片介紹風俗 辦文化展館
他說,《施政報告》重視一帶一路,提倡與有關國家建立貿易伙伴關係,令少數族裔學生的國家自豪感及自信均提升。該校擬安排學生介紹其所屬的一帶一路國家,近日正拍攝「一帶一路生活教室」,由學生教導如何以其民族語言如埃及話講「你好」、「謝謝」等,及介紹其國家的風俗,並將短片放上YouTube。
袁稱,該會過往在早會讓學生介紹其國家,學生亦樂於帶家鄉食物回校分享,「他們感到被欣賞」,校方期望日後定期舉辦活動介紹各國文化特色,供其他學校參與。他亦在接洽非牟利團體,劃出地方開辦多元文化中心,展出學生提供的民族特色物品,如文字、食物、器具、服飾等,由學生於周末向參觀者講解,如穿民族服的規定與學問、背後的文化涵意等,令公眾不再只覺得這些國家落後,袁稱:「我不是要擦CY鞋,關鍵是讓學生透過介紹感到自豪的事物,提升自我形象,不要感到被忽略和歧視,這樣才幫到學生。」
獎學金供內地讀書
政府設10億「種籽基金」資助一帶一路國家學生來港讀大學,該校則擬設獎學金惠及非華語生,讓他們到內地讀書,認識中國文化和學好普通話,「他們植根香港,正好可成為中國和一帶一路國家貿易的橋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