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看中化﹕外國人入侵東方綜藝節目?

[2016.02.19] 發表

【明報專訊】「御用老外」河國榮在「毛記」發光發熱,才令大家關注非華人演員的困苦;恰成對比的是,現時東方興起外國人談話節目,外國人逐漸活躍幕前。在這排外情緒普遍高漲的國度,為何有此轉變?

當然在全球化下,東西方接觸成為日常,近年西方電影便常起用東方演員作噱頭;但東方這類談話節目也不單是噱頭,而是真正以外國人當主角。例如韓國甚紅的《非首腦會談》及其鬧雙胞卻也雙雙火熱的內地版本《世界青年說》(獲授權)、《非正式會談》(宣稱自製),便請來各國人討論文化及社會議題;台灣《WTO姐妹會》、《2分之一強》則以外國人在台經歷及家鄉日常來談生活及男女話題。這些節目無論是探討永恆衝突如夢想與現實、傳統與創新,還是討論當代問題如低頭族、消費,核心都在談笑間介紹各國風貌,反映東方近年積極探索世界的風潮。更有不少討論圍繞東方特有問題如搶買單(結帳)、刻板教育,頗有一種剖開社會讓外國人參與的開放感。

探索外國文化 同時抬舉中華

但以史為鑑,在自豪感極高的中國,開放往往只是表象,譬如自古稱頌的漢唐王朝有蚇藻X開放的文化風尚,但形塑出來的仍是自我膨脹的中華意識。這些節目也有類似痕[,例如討論樓奴、婚姻、勸酒文化,重點圍繞東方的家庭觀及社交觀,與其說是學習外國文化,更像是鞏固中國的文化認同;主持亦常插入中國諺語來總結討論,似有意抬舉傳統文化。又如《世界青年說》談到中國人因在日本便利店被禁止先吃雪糕後付款而毆打店員,主持與中國嘉賓的結論卻是要通融理解而非中國遊客遵守外國規矩;但外國人來中國卻多被要求入鄉隨俗,如辯論催婚時「中國大媽」嘉賓便說「外國的理念在我們中國不好使」,自我中心意識明顯。

全球化下的中國vs.中國下的全球化

另一反映是這些節目皆強調中文能力。《非正式會談》屢愛糾正外國人發音,活像教育節目,《世界青年說》連主持也打過外國腔。但《2分之一強》的外國人卻說,台灣人會質問旅居多年的他們說中文為何帶口音,令家鄉很少介意外來口音的他們莫名其妙;而台灣人愛打外國腔跟他們交談,亦令他們感到被嘲笑,不難看出中國人一直只站在自己立場看世界。而且兩岸節目的外國人都以中文名互稱,對比韓國《非首腦會談》純用音譯,差異立見。

正如河國榮受訪時說「我不奢望更多,因為我是白人,不是中國人」,中國人國族意識一直強烈,近年崛起之後尤甚。這倒引人思考,我們現在看到的究竟是全球化下的中國,還是中國下的全球化?

文:葉雨舟 - 書呆子一名,喜歡反思中日韓歷史文化的種種,希望東方社會能重拾對東方文化的認識

更多教育
閱讀篇章﹕以棺為H
【明報專訊】新年說棺材,似乎很不吉利,其實「棺材」寓意「升『官』發『財』」,在民間倒是個「吉祥物」。古人忌「死」,不敢直說,故把死亡委婉地稱... 詳情
【明報專訊】秀才陸遐齡,到福建省做幕僚,經過江山縣。遇上天降大雨,來不及趕到旅店投宿,看看天時已晚,前頭的村莊樹木濃密,其間有幾間瓦房,陸秀... 詳情
【明報專訊】語言學家王力先生說:「《孟子•盡心下》婸﹛G『人能充無受爾汝之實,無所往而不為義也。』可見漢族自古就認為用人稱代詞稱呼尊輩或平輩... 詳情
〈月下獨酌(其一)〉 寫作手法分析
【明報專訊】〈月下獨酌(其一)〉一詩只有十四句,但內容豐富。李白孤身一人在花間,月和影本為無情物,他對月和影的想像令整個場面變得熱鬧。此詩運... 詳情
5**寫作﹕〈甩掉顧慮才能取得成功〉
【明報專訊】閱讀下面的材料,根據要求寫一篇不少於800字的文章。 周末,我從學校回家幫虓F農活。今春雨多,道路泥濘,我挑茪@擔秧苗,在... 詳情

明報網站 · 版權所有 · 不得轉載
Copyright © 2016 mingpaocanad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Ming Pao Daily News A wholly owned subsidiary of Ming Pao Enterprise Corporation Ltd.
Vancouver Chinese Newspaper

5368 Parkwood Place, Richmond B.C. V6V 2N1 | Tel.: (604) 231-8998 | Fax: (604) 231-9881/9884 | Advertising Hotline Tel.: (604) 231-89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