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圖識事﹕全球減排緩暖化

[2016.01.04] 發表

【明報專訊】˙資料A˙

資料來源﹕《明報》,2015.12.01

碳排放量預測(圖)

˙資料B˙

資料來源﹕《明報》,2015.11.29

2013年每日消耗最多石油國家(桶)(圖)

部分國家民眾看氣候轉變(圖)

˙資料C˙

北京上月同時受空氣重污染、霾和大霧「夾擊」,當局罕有發出3個第二高級別的橙色預警,顯示空氣污染為2015年最嚴重。部分地區能見度不足200米,官方稱PM2.5接近每立方米1000微克,濃度逼近1952年倫敦煙霧事件。

華北地區自11月底已有3次嚴重且大範圍霧霾,報道稱北京治污難處在於造成污染的重工業,屬華北地區的支柱產業,用煤比例佔能源使用的90%。分析認為治理霧霾是長期、艱巨的工程,要30至50年才有根本改變。

資料來源﹕綜合《明報》2015.12.02及2015.12.24報道

◆資料解讀

資料A:

資料不算太複雜,同學可留意右手邊的碳排放量趨勢,配合數據嘗試指出減排帶來多少改變及有多大成效,特別可比較之前的實際排放水平。不少同學都知道減排的重要,但卻不知道減排帶來的分別,圖表的數據正好補充這方面的內容。

資料B:

資料以兩個棒形圖呈現,同學分別描述其內容應該不算太困難,但當中會涉及不同國家的比較與結合,相關問題例如哪些國家的情况較為極端?中國和美國的情况有何不同或相同之處?

同學又或可以此作討論基礎,分析不同國家在減排所面對的挑戰。

資料C:

資料涉及一些簡單數據,未出現不同範疇的內部數據比較,但同學可留心這段內容與上述其他資料的關係(如是否提供更多背景資料),以及與課堂所學知識的關係,例如比較其他地區「用煤比例」,會否讓減排更困難等。

■問題

資料A及B反映什麼現象?(5分)

◆答題指引

如果同學是《通通識》長期讀者,都應很熟悉此類「熱身」題目的作答方法。資料A顯示減排的預期成效,例如各國若能更進取減排,將年碳排放由650億公噸減至420億公噸,就可以把全球氣溫維持在升2℃。

但同學的作答不應在此停筆,應該繼而比較預測碳排放量與以往的實際排放量。例如即使碳排放有下跌,是回到哪一個年代的水平?是2000年代、1990年代還是更早之前?如果是前者,會否只是減緩了上升速度?如果是後者,會否代表要用更多潔淨能源?同學可由此分析減碳排放的效用有多大。

■問題

參考以上資料,你認為中國落實減排會遇到多大的挑戰?解釋你的答案。(8分)

◆答題指引

筆者在此多次強調題目提供的每則資料都包含有用的內容,可幫助同學建構觀點,就像資料C提供的內地空氣污染情况顯示內地有地方的重工業過分倚賴化石燃料,於是衍生環境問題。

同學亦可特別留意,以往的試題亦有考核過這類「資料支持型」題目,通常(但不是一定)每則資料都會包括兩個角度(通常是支持和反對),讓同學作答時可更全面運用資料。就像資料C,指出華北有90%的工業以化石燃料作能源,看來難以在短期內改變排放大量溫室氣體,影響減排的效能;不過重污染及霧霾嚴重影響市民的生活,北京已有多日發出預警,市民的訴求或使中國政府有更大的誘因加強控制排放。

又例如資料B顯示中國是全世界消耗石油第二多的國家,2013年每天逾1000萬桶;減排或要關閉高污染的工廠,或放慢生產速度,令中國經濟上更難趕上美國。但另一方面,資料B的調查數據卻發現中國人民比其他國家的人民更同意如果不改變習慣,就會邁向環境災難,亦最認同「人類行為是氣候轉變的主因」,中國人民的相關意識和支持度相信有助改變民眾生活方式,願意為氣候轉變負上更大的責任。

當然,多引用新聞例子亦是答題重要技巧。好像中國2016年到2020年的「十三五規劃」以「美麗中國」作為其中一個發展方向,代表官方對發展的立場和態度相對以前「先發展後治理」已經有所改變,有利作出由上而下的能源政策改動。

文﹕基督教宣道會宣基中學 劉錦輝老師

更多教育
生活看通識﹕電子及自主學習
【明報專訊】2016年首期先祝各位同學新年快樂、學業進步,舉一反三地多角度學習通識,善用概念,通曉議題。其實同學不難發現,近年來教育界經常提... 詳情
當年今日﹕Last issue of Peanuts
【明報專訊】It felt like the end of an era when the final daily original Pea... 詳情
放眼世界﹕Hong Kong festivals with Chinese
【明報專訊】I'm a French exchange student, I live in Tai Po and attend schoo... 詳情
DSE信箱﹕心理學課程 收生要求各不同
【明報專訊】「你有壓力,我有壓力」,不少香港人長期活在壓力下。Dr. DSE近日收到不少同學查詢關於心理學課程的問題,希望將來從事與心理學相... 詳情
焦點新聞﹕12月焦點通識新聞
【明報專訊】(請看附圖) 詳情

明報網站 · 版權所有 · 不得轉載
Copyright © 2015 mingpaocanad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Ming Pao Daily News A wholly owned subsidiary of Ming Pao Enterprise Corporation Ltd.
Vancouver Chinese Newspaper

5368 Parkwood Place, Richmond B.C. V6V 2N1 | Tel.: (604) 231-8998 | Fax: (604) 231-9881/9884 | Advertising Hotline Tel.: (604) 231-89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