鄂千年懸棺群慘遭破壞
棺木被盜當柴燒

[2015.12.20] 發表
古人在懸崖上鑿數孔釘以木樁,將棺木置於其上。
部分棺木遭受嚴重破壞。

【明報專訊】 湖北宜昌秭歸縣有逾百棺木懸高在高近百米山腰間,置在人工開鑿的洞穴或山崖石縫內,為內地發現的大型懸棺群之一。考古專家近日表示,初步認定藏棺洞為唐代開鑿,距今約1200多年。然而,大多棺木在上世紀60、70年代受到破壞,部分更被盜取當柴使用,保護工作目前已迫在眉睫。

懸棺群位於秭歸縣磨坪鄉楊林橋村河道西岸,共有131具棺木。在長50米、高近百米的絕壁上,布滿人工開鑿的方形石孔,裏面的棺木依稀可見,被當地村民稱為「仙人洞」。專家從棺木形態和炭化程度,初步判斷懸棺群為古僰人墓葬群,時間約在1200多年前。

當地村民近日向內地傳媒表示,以前懸棺群比現在位置高得多,由於河床淤積升高,現時搭梯便可上去,故懸棺破壞嚴重。特別是上世紀60、70年代,很多棺木被盜取當柴使用,有人更曾親眼見過棺木內骨頭和碎陶碗。磨坪鄉副鄉長趙成剛表示,當地政府已將懸棺列為重點保護文物,明確責任人進行看護,不允許進一步破壞。同時,政府已申報懸棺遺址修復計劃,清理周邊環境,復建成古僰人村,冀通過考古研究,探尋千古之謎。

據了解,懸棺葬是中國南方古代少數民族的安葬方式之一,屬崖葬中的一種。古人在懸崖上鑿孔並釘木樁,再將棺木置其上,或將棺木一頭置於崖穴中,另一頭架於絕壁所釘的木樁上。懸棺葬工程艱險,耗資大,主要在貴族中盛行。至於古人是如何將裝有屍體和隨葬物品、重達數百公斤的棺木送進崖洞內,則仍是未解之謎。

更多中國新聞
雲南發現全新人種 復原圖曝光
【明報專訊】據北京晨報報道,12月17日,國際著名學術期刊《科學公共圖書館-綜合》在線發表了雲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與澳大利亞新南威爾士大學的最... 詳情
【明報專訊】北京清華大學是中國於世界最具影響力及名望的大學之一,國際學術機構QS今年發布的世界大學排名榜中,清華壓倒北京大學,名列廿五,成績... 詳情
【明報專訊】據新華社報道,坦桑尼亞一家法院17日判處4名走私犀牛角的中國籍男子20年監禁和108億坦桑尼亞先令(約合港幣 3,900萬元)... 詳情
河南怪客墮虎園防護網 稱躍下「練空翻」
【明報專訊】河南省洛陽市王城公園昨日早上發生一宗罕見意外,一名男子乘搭纜車時翻越護欄,落在老虎園上空的防護網上,圍觀者除了有遊客外,亦包括網... 詳情
美女合演雪地鋼管舞
12月19日,兩名分別來自長春和四川的鋼管舞者在長春淨月雪世界大秀舞技,同時結合創意的動作和妝容,宣揚「拒絕皮草」理念。當日,長春最低氣溫達... 詳情

明報網站 · 版權所有 · 不得轉載
Copyright © 2015 mingpaocanad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Ming Pao Daily News A wholly owned subsidiary of Ming Pao Enterprise Corporation Ltd.
Vancouver Chinese Newspaper

5368 Parkwood Place, Richmond B.C. V6V 2N1 | Tel.: (604) 231-8998 | Fax: (604) 231-9881/9884 | Advertising Hotline Tel.: (604) 231-89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