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屆校園記者:第19屆校園記者計劃招募 體驗採訪 學明辨是非

[2015.09.23] 發表
校園記者計劃除了為校記提供採訪機會外,亦設工作坊等傳媒培訓,如安排校記參與「明報旅行團」,深入報館重地了解傳媒機構運作。(圖:資料圖片)
校記開學(圖:資料圖片)
迎新日營(圖:資料圖片)
星之約會(圖:資料圖片)
客席採訪(圖:資料圖片)
暑期活動(圖:資料圖片)
內地交流(圖:資料圖片)

【明報專訊】近年新傳媒冒起,傳統傳媒機構也逐步發展網上新聞,甚至大眾也參與其中,見眼前發生突發事件,立即用電話拍下照片或短片。消息來源眾多,讀者如何分辨消息真偽?《明報》於1997年起推行「校園記者計劃」,今年踏入第19個年頭,新一屆校記以「多元.準確」為主題,透過工作坊、採訪活動等讓高中生了解傳媒工作及操守,培養分辨是非、觀察及獨立思考能力。

第18屆校記全年活動花絮

校記開學

第18屆開學暨頒獎典禮主禮嘉賓行政會議成員胡紅玉(圖)致辭時提及,因為覺得記者工作很特別、有挑戰性,自己求學時期也有過「記者夢」,雖然最後踏上律師之路,但她仍記得中學時學校修女對新聞的講解,「修女與學生討論及分析什麼是新聞,(報道的)內容是否公平。觀點與意見可以不同,但事實就不可歪曲」。她認為校記學會分辨是非、實事求是,是一生受用的技能。

迎新日營

《明報》近年的偵查報道揭露了多宗關乎公眾利益的事件,如唐梁大宅僭建、內地六四民運人士李旺陽的胞妹李旺玲「被消失」事件等。「大家都會問,究竟我們的題材、調查方向是如何構思出來的?」時任《明報》偵查組資深記者屈俊樂在迎新營的新聞工作坊上,與校記分享偵查報道的心得,「調查報道其實就是求證,過程會遇到很多難題,記者要想如何去證實」。向現職記者取經後,校記要在專題採訪環節發揮所學,就「通識教育去留」、「新興網絡媒體」或「娛樂人物政治化╱政治人物娛樂化」其中一題目,分組蒐集資料(圖)及採訪,並於採訪後分組匯報。

新聞培訓

迎新營過後,為讓校記進一步認識傳媒運作,計劃提供不同類型培訓,例如邀請現職記者、圖片編輯等主講工作坊,傳授實戰採訪技巧和攝影心得。校記更走進報館,直擊報章誕生過程,如走遍國際組、中國組、突發新聞組、美術組等,認識各部組日常運作。他們更走入晚上才開始運作的印刷房,率先取得翌日出版的副刊。

星之約會

「星之約會」安排校記採訪社會上各界別名人,校記能透過訪問了解受訪嘉賓的故事,擴闊眼界。動畫師林紀陶與吳啟安、拳手「神奇小子」曹星如(圖右五)、前「體育新聞王子」伍家謙、漫畫家兼填詞人小克、桌球手「四眼cue后」吳安儀及國家級敦煌菜名廚趙長安,都是本屆星之約會的嘉賓。

客席採訪

星之約會以外,計劃亦特設「客席採訪」,校記可藉參觀及訪問各個機構增加其他學習經歷。第18屆計劃客席採訪訪問過的機構或活動包括:第三屆青年音樂節活動「青b自悠行」;香港中文大學文物館展覽「喜氣洋洋——中國藝術與文化中的羊」;馬術及劇場Cavalia(圖);長洲飄色;香港知專設計學院傳意設計及數碼媒體學系電影及電視高級文憑課程畢業作品展「《All IN!- THE FILM SHOW 2015》Star Night星級放映晚會」。

暑期活動

7月至8月期間,一眾校記參與「暑期活動」,他們在學生策展人及導賞員帶領下,穿梭九龍城大街小巷,欣賞香港兆基創意書院「一架飛機——九龍城社區藝術故事展」的作品;直擊香港舞蹈團音樂舞劇《十二生肖大冒險ソ冰雪奇熊》的後台,看舞蹈團綵排;以及參與海事博物館展覽「香港製造:我城.我故事」中的「紮作承傳工作坊」,跟寶華紮作第二代傳人歐陽秉志師傅(圖左三)學藝。

內地交流

暑假時一眾表現出色的校記、校記專題報道比賽及校際專題報道比賽的得獎師生參加「學習交流團」,到廣東佛山及江門,走訪多間當地企業,以及參觀碧江金樓、佛山祖廟、開平馬降龍碉樓群等景點,了解當地文化歷史與經濟發展。

暑期實習

要深入了解記者工作,最好就是親身體會。每年暑假計劃會安排校記及傳媒teen使(已畢業校記,簡稱「傳天」)到明報實習5天,在現職記者指導下,體驗記者工作。校記和傳天收到通知,就要立即外出採訪,與「行家」一同追訪大小本地新聞。

文:陳綺雯

編輯:張天馨

更多教育
字埵瘨﹛R用鏡頭記下今昔風光 攝影師 娃娃記我城
【明報專訊】位於灣仔的三級歷史建築「同德大押」快要被改建,過去伴我們成長的事物逐漸消失,幸有不少攝影師用鏡頭保存這些歷史。任職表帶攝影師的L... 詳情
字詞漫談﹕四個小生去旅行
【明報專訊】早前,胡楓、曾江、謝賢及Joe Junior四個「小生」結伴到俄羅斯「旅行」,拍攝了一輯旅遊節目。因為宣傳得法,節目還未開播,便... 詳情
文化直擊﹕紙製燈籠 豈止過節玩意
【明報專訊】近年慶祝中秋的方法,好像只剩下吃月餅、玩熒光棒和玩蠟燭,其他習俗漸被遺忘。提燈籠是中秋傳統習俗之一,手製的紮作燈籠卻很少見,取而... 詳情
明德成語:飲水思源還是鉛?
【明報專訊】早前有立法會議員謂,祖國為香港提供東江水,香港人該「飲水思源」。成語「飲水思源」,來自南北朝文學家庾信的《郊廟歌辭•徵調曲》中的... 詳情
名家臉書﹕庾信
【明報專訊】庾信(圖) 遠(圖) 文:多啦 圖:網上圖片 詳情

明報網站 · 版權所有 · 不得轉載
Copyright © 2015 mingpaocanad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Ming Pao Daily News A wholly owned subsidiary of Ming Pao Enterprise Corporation Ltd.
Vancouver Chinese Newspaper

5368 Parkwood Place, Richmond B.C. V6V 2N1 | Tel.: (604) 231-8998 | Fax: (604) 231-9881/9884 | Advertising Hotline Tel.: (604) 231-89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