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涌明渠擬還原天然河道 將發展河岸公園 環團:須做紓緩措施
【明報專訊】特首於2015/16年《施政報告》提及,將在大型排水改善工程及新發展區的排水規劃中,加入活化水體概念;今年5月上任的土木工程拓展署長鍾錦華接受本報專訪,透露為配合東涌新市鎮擴展計劃,將加強活化東涌河,初步構思將下游一段約數百米的明渠,還原為天然河道。由於該河道同時具排洪功能,暴雨期間水位可能迅速暴漲,政府參考外國經驗,將在河道兩旁設立全港首個警報系統,並在河道上方興建行人設施,讓市民在安全情G下近距離接觸天然河道。
最快6年後建成 須立會撥款
東涌河是本港碩果僅存的天然河流,孕育逾20種本地淡水魚品種,包括罕有的北江光唇魚及米魚,東涌河口曾發現有身長只有5厘米的舒氏海龍出沒。土木署長鍾錦華表示,計劃中還原為天然河道的一段東涌河,將連同周邊土地發展成河岸公園,初步估算面積達3.3公頃,有助提升東涌河的生物多樣性。
政府正在推展東涌新市鎮擴展,料最快到2023年,東涌東擴展部分會有首批居民遷入。被問到河岸公園何時建成,鍾錦華指活化東涌河與新市鎮發展沒有必然關係,料今年底完成研究,若立法會撥款過程順利,最快也要6至7年後才建成,若遇到其他變數如有市民司法覆核,進度勢必受影響。綠色力量行政總幹事文志森表示,東涌河口仍保留天然面貌,該明渠屬於下游中較上游的一段數百米河道,施工期間必須做足紓緩措施,例如避免沙泥}至河口破壞生態。
研安達臣道設防洪人工湖
除了天然河流,政府亦計劃在市區的新發展項目,例如安達臣道發展計劃,加入活化水體概念。鍾錦華指基於安達臣道項目的地理位置,若以傳統方式即地底雨水渠排洪,有可能增加下游地區如秀茂坪h的排洪壓力。目前市區已設有多個地下蓄洪池,暫時儲起雨水,數小時後才排放,例如石硤尾大坑東、跑馬地馬場地底,但全部均屬地下設施,政府在規劃安達臣道項目時,正構思闢設一個防洪人工湖。
該人工湖主要作防洪用途,夏天收集雨水,但冬天會變得乾涸,影響外觀,署方初步構思將人工湖分成上下部分,上面是人工湖,下層是蓄洪池,調節水位後可達到四季常滿效果,並考慮讓市民在人工湖玩樂,至於收集的雨水,經過濾後亦可用來灌溉及}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