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外人物﹕韓國鐵娘子朴槿惠
【明報專訊】以一襲黃衣參加9月中國閱兵的韓國第一名女總統朴槿惠,參選時賣點是堅強、獨立,她以臉上早年因拉票受襲留下的疤痕作選舉宣傳,暗指自己為政治付出女性看重的外貌。因集傳統和新時代女性特質於一身,吸引大批民眾支持。上台後她卻受世越號事件、MERS危機、內閣官員醜聞等困擾。任期近半,早前兩韓就緊張局勢談判,朴槿惠堅持朝鮮要道歉,為她的民望扳回一仗。
出身總統世家 歷喪雙親之痛
朴槿惠出身於總統世家,第一次入住總統府青瓦台時只有9歲。朴槿惠父親是第三任總統朴正熙,1961年發動軍事政變奪取政權上台,帶領韓國進入「漢江奇蹟」——經濟急速發展,但同時他被國內詬病為獨裁者。朴槿惠大學畢業於有名的西江大學電子工程系,其後更遠赴法國留學。赴法當年,朴的母親被槍擊身亡,年僅22歲的她中止留學,代替母親擔起韓國「第一夫人」的重任,在父親身邊出訪,盡量填補母親留下的空位。她其後接受訪問透露每天早晨會在青瓦台給父親讀報,更會主動和父親討論政事,讓她20多歲已打穩深厚的政治基礎。
27歲那年,朴槿惠再經歷喪親之痛,父親被情報部長暗殺。當時她深明父親的死訊可以影響兩韓關係,所以異常冷靜,反向總統秘書詢問兩韓間三八線有否異常,其後帶同弟妹離開青瓦台及政壇。
重返政壇 嚴打貪污
「我沒有父母、沒有丈夫、沒有子女、國家是我唯一希望服務的對象。」朴槿惠自言個人經歷讓她身心受到很大影響,她在自傳《絕望鍛煉了我》中說,母親曾經教導她「人生最幸福的事,莫過於找到一個好的伴侶相依為命過日子」。朴槿惠也有過這樣的相夫教子夢,但她放棄了,45歲重返政壇,一步步成為「大國家黨」(現稱新世界黨)的第一把交椅,積極嚴厲打擊貪污腐敗,帶領黨員搬出豪華的辦公大樓到臨時搭建的帳篷辦公。對於備受貪污醜聞影響的韓國政壇來說,不少國民認為朴槿惠的出現會為韓國政壇帶來一股新氣象。
之後15年間她勝出多場選戰,更有「選舉女王」之稱。她在2012年當選總統,重返青瓦台,已屆60之齡。攀上權力的最高峰,但高處不勝寒,她早在父親身邊感受到。對於權力,她曾經寫道:「權力是把刀,當權力愈大,這把刀也愈鋒利,輕輕一動就會傷及他人。」她認為因此權力使人懼怕,若不是有深度哲學及修養,任何人都無法正確運用那強大的權力。
醜聞連連 考驗拆彈能力
任期走過一半,她面對重重難關,包括被批評一直未有積極找尋失蹤的世越號受難者、首爾爆發MERS期間政府應變滯後等,加上總理上任只有70天就因為醜聞被迫下台,國內民眾早已看在眼內。雖然成功化解朝韓危機令她民望創新高,但部分國民仍對她的領導抱有很大懷疑。
鑽研中華文化 促進中韓關係
遠離政壇的近20年間,朴槿惠通過閱讀如中國作家馮友蘭的《中國哲學史》等書籍,獲得安慰與平靜。她鑽研中華文化,更學習漢語,希望能重新出發。2013年,朴槿惠訪問中國,她演講的部分內容使用漢語,使中方留下深刻印象,對兩國關係有正面作用。
◆人物檔案
朴槿惠被認為是韓國史上最多「第一」的總統:第一名女總統、第一名沒結婚沒子女的總統、第一名父親亦是總統的執政者、第一名得票率過半數的總統。朴槿惠在2006年因協助黨的候選人競選首爾市長,被一名群眾用刀在臉上劃開一條11厘米的傷口,經過多次整容手術,疤痕至今仍隱約可見。這個「選舉女王」也曾經歷挫敗,2007年她曾在黨內競選為總統候選人,不過以微差距輸給後來成為總統的李明博。
■相關概念
性別定型(gender stereotype)
社會對男女兩種性別有既定的看法,認為男性或女性的特點和行為要符合性別角色的要求,例如男性要剛強、有男子氣概、理性等;女性要溫柔、細心、相夫教子等。
社會政治參與(socio-political participation)
即任何有意影響公共事務或政府決策的行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