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事漫話﹕漫畫解讀 豈止技巧?
【明報專訊】有不少同學以為,只要掌握良好的技巧,便能夠理解漫畫的信息。
他們很快就會碰到一個問題——課堂上聽得很明白,但考試測驗時總是毫無頭緒。明明已遵循教師所說的步驟,但總是無法理解漫畫要表達的信息。
為什麼會這樣?答案很簡單,因為解讀漫畫不單靠技巧。更重要的是,同學的知識面是否夠廣闊?能否把漫畫與相關知識連繫起來?這些遠比技巧來得重要。
◆理論篇
背景知識 解讀關鍵
認知心理學家認為,人腦中的知識不是單獨存在,而是一種網絡式的連鎖與儲存,這就是所謂的「基模」(schema)。當人接收到新的知識,大腦就會處理分類,把它聯繫到已建立、相近的基模中,並儲存在記憶系統。基模其中一個重要作用,就是幫助人理解瑣碎或模糊的信息。透過激活相關基模及一連串已有知識,填補信息空白,從而對信息作出合理解讀。
漫畫本身就是瑣碎或模糊的信息,更不時以「誇張、醜化、抽象」的方式來表現,增加解讀難度。也因如此,解讀漫畫不可能光靠技巧,同學須對漫畫涉及的人或事有基本了解,而這些已有知識就是重要提示,幫助我們掌握漫畫信息。要解讀時事漫畫,恆常的閱報習慣是非常重要。
◆應用篇
先理解 後分析
1. 聯繫時事議題
•漫畫通常針對某件特定的時事、某些普遍現象或社會問題
•先確定相關議題,才能結合個人識見與漫畫細節,提取信息
2. 聯繫相關概念
•列寫與漫畫相關的單元及概念
•結合所學,把漫畫資料概念化
3. 漫畫細節分析(見表)
◆實踐篇
˙資料A(圖)
˙解構漫畫內容及其信息(見表)
˙資料B﹕
樹木風險管理,並非處理了危樹便足夠。樹木管理者應向公眾和各持份者保持溝通(communication of risk),並定期交代樹木的問題和相關風險。樹木管理者應盡早向公眾提供最影響樹木結構的檢查結果,並盡可能提供量化的數據,如內部腐爛的百分比等。這不單讓公眾更了解,特別是樹木表面看不到的問題,亦可增加公眾對樹木風險評估專業的信心。身兼樹木專家小組成員的港大地理系講座教授詹志勇表示,政府應制訂完善的樹木條例,保護珍貴的石牆樹,處理重要樹木時需顧及市民感情,因為補償植樹不可能代替集體回憶和歷史。
—取材自長春社蘇國賢〈「濫斬」般咸道石牆樹?〉及《明報》2015年8月10日報道
文︰香港通識教育教師聯會幹事 樊詩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