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我認為側重於經濟發展無助提升香港人的生活素質。以下我會從心靈上的滿足、社會發展平衡和貧富懸殊等方面作出分析。 首先,我認為不斷追求物質上的享受,往往容易忽略了其他非物質上的享受,心靈較難得到滿足,令生活素質降低。財富並非影響生活素質的唯一因素,港人物質生活一般都充裕,但換取的代價是龐大的工作量。工作量大令人承受很大的壓力,長期處於疲勞狀態,容易患上都市病。且與家人相處時間少,容易產生隔膜或家庭問題,因此心靈難以滿足。所以,我認為不斷追求物質上的享受,不能提升香港人的生活素質。 其次,我認為只側重經濟發展而忽略了其他層面,將令社會發展失去平衡,反而令生活素質降低。香港人均收入高,但社福保障、教育、醫療和人民對政府信任度卻較低,影響香港快樂指數的分數。這反映社會發展失去平衡,人們的生活素質也會較低。雖然香港經濟發展不錯,但卻受制於住屋環境狹小、工時長、社會不和諧及政府管治差等問題,這幾方面與經濟發展不平衡。所以我認為只側重經濟發展而忽略其他層面,將令社會發展失去平衡,不能提升香港人的生活素質。 最後,我認為貧富懸殊未能令全體市民分享到經濟發展的成果。香港近年貧者愈貧,富者愈富,即使經濟增長了,這問題亦沒有解決,提升不了整體港人的生活素質。貧富懸殊反映社會不公平的問題,或成為港人不快樂的主因。低收入人士雖勞碌工作,但卻未能受惠於經濟增長,他們感到應有的利益被剝奪,甚至認為社會不公,因而出現不滿的情緒,感到不快樂。即使經濟有增長,貧富懸殊的問題亦會令香港人的生活素質得不到提升。 不過,亦有人認為可觀的經濟收益理應可以改善市民的生活水平。經濟增長,市民收入理應上升,能紓緩貧困市民物質上的需要,而且經濟收入亦可改善生活環境,但我並不同意這說法。經濟增長,同時亦會帶來通貨膨脹,但普通市民的薪金升幅卻追不上通脹,令他們生活捉襟見肘,飽受經濟壓力。為了生活,市民要更努力工作,容易產生壓力、家庭和社交等問題,健康亦受到影響,導致不快樂。另外,雖然政府可投入經濟收益於改善人民生活環境,但卻有一定的限制,成效不大,且並不能根治政府的管治問題。因此,我認為側重於經濟發展無助提升香港人的生活素質。 總括而言,從心靈上的滿足、社會發展平衡和貧富懸殊等方面作出分析後,我認為側重於經濟發展無助提升香港人的生活素質。 文﹕佛教覺光法師中學中四生 譚鎮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