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根據漁農自然護理署資料,香港的海岸正面對各種填海工程的壓力,海洋生物因生境地減少、海水污染及破壞性捕魚等活動而飽受威脅。設立海岸公園(marine park)及海岸保護區(marine reserve)能達到保存本港的海洋生物及生境地、教育市民及提供康樂環境等多個目的。目前香港共有4個海岸公園,分別位於海下灣、印洲塘、沙洲及龍鼓洲、東平洲,另外1個海岸保護區位於鶴嘴。
漁農自然護理署轄下「郊野公園及海岸公園管理局」負責管理香港的海岸公園,實際工作包括計劃受保護海域的正確用途;監察受保護海域範圍的生態、環境及活動;執行《海岸公園條例》及《海岸公園及海岸保護區規例》以達至資源的持續性,以及組織有關海洋護理的教育和宣傳活動,提高市民的海洋保護意識。
政府為大型基建工程進行生態補償而建議增建海岸公園,作為保育受工程影響區域海洋生物的途徑。例如環保署2014年批准建議擴建機場第三跑道的環評報告,並向機管局發出環境許可證,列舉18項機管局必須遵守的條件,包括在施工前完成劃定海岸公園的預備工作,但毋須填海前完成計劃。由於大嶼山對出海面是中華白海豚的棲息地之一,香港海豚保育學會會長洪家耀抨擊環保署開出的條件荒謬及淪為橡皮圖章,直指「工程完成才建海岸公園,屆時中華白海豚可能已在有關海域絕[」。
■相關概念
生態保育(ecological preservation)
生境喪失(habitat loss)
環境影響評估(environmental impact assessment)
多層思考
1. 根據資料,本港設立海岸公園有哪些目的?
2. 你多大程度認同設立海岸公園對生態保育有幫助?
(答題指引見另文)
參考資料
1.〈專家籲正視白海豚保育〉,《明報》,2015.02.11
2. 〈政府拒生態補償 環評制度存漏洞〉,《明報》,2015.0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