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題指引
【明報專訊】題目a)
同學須運用資料B及C說明資料A中,籌款反應不佳的兩個可能因素﹕賑災不力及貪污成風。資料B諷刺賑災籌款提及茅台、紅酒等多用作「送禮」的非賑災物資,明顯是作其他用途。另外,賑災物資未必能送到災民手上,令人對籌款活動失信心。資料C指出部分內地慈善組織一些不當作為,使人對賑災猶豫,怕捐款成為貪官斂財的溫牀。
題目b)
同學可以建議﹕
◆改革公益慈善組織和體制。因為無論內地人及香港人,對捐款予慈善組織均有意見及擔心善款的運用。故改革慈善組織的角色和職能,並公開組織的帳目,讓人認同它們是可以付託救災的組織
◆打擊貪腐和建立廉潔風氣。因為無論內地人及港人都擔心捐款被挪用,資料C更指出內地民眾寧願親身救災。因此,內地政府打擊貪腐和建立廉潔風氣十分重要,重建民間對捐錢賑災的信心
題目c)
同學在此題必須有立場,並以資料內容或就你所知引例證明。
◆同意
.港人捐錢甚至參與賑災會對國內情况有更多了解,加強港人的國民身分認同
.港人捐錢甚至參與賑災可促進兩地人民交流,大家有進一步了解,加強港人的國民身分認同
◆不同意
.港人捐錢甚至參與賑災是出於同理心、同情心,未必能加強國民身分認同
.港人捐錢甚至參與賑災有助了解國內情况,國內不公平、不公義的地方如善款被挪用等更易暴露,有可能減低港人的國民身分認同
■課堂實踐
˙議題﹕國民身分認同(見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