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撐政改民意 京消息﹕需七成
【明報專訊】中聯辦主任張曉明前日在本港親中報章發表署名文章力撐普選,來自北京權威學者的消息稱,張曉明此文亦可被視為中央對政改的直接發聲,具有高度權威性。另有北京消息稱,要形成香港社會的普選共識,支持普選的民意比例需升至七成,以對泛民議員帶來實質的民意壓力。據悉,立法會有望在「七一」之前表決政改,未來兩個月,政改「民意戰」料將愈發激烈。
特約記者 鍾健 北京專電
張曉明文章「高度權威」
張曉明全篇近6000字的文章中,主基調是希望社會接受當前普選方案,表明北京希望全力推動普選方案在立法會「闖關」成功。文中分別包含了普選寫入《基本法》的歷史、對8?31決定的解釋、對香港現實狀况的分析以及中央高層的態度等多個方面。
據悉,中央對港府方案曾作逐條研究,最終認為方案符合8?31決定及《基本法》,有利於各行業的均衡參與,並符合香港現狀。北京學界則認為,方案已是8?31框架內所能尋求到的最優方案,例如在提名階段不作記名投票,將保證提委意志的自由表達。而每名提委可投2至N票的「非排他性」投票規定,則使得提委可同時支持不同光譜的參選人,確保政治團體難具備對提委會的完全操控力。這意味着泛民參選人「出閘」具有理論可能,但要看其能否獲得較多提委的信任。
「方向性問題」指管治權不落反對派
不過,泛民表明政府的方案始終不離8?31框架的三道「大閘」,沒有改變提委會過半數提名的本質,斥這是假普選不能接受。
張曉明同時在文章中說,習近平、李克強、張德江等中央高層近期講話釋放出的信息,便是中央希望香港2017年實現普選,但香港的普選制度要講究原則和底線,確保普選不出「方向性的問題」。
北京學者分析,普選「方向性問題」應是指管治權不旁落到張曉明所稱的「反對派」手裏,不讓香港變為獨立或半獨立的政治實體。張曉明對這部分「反對派」的定義,是不認同國家憲制、妄圖推翻中共執政地位和社會主義制度、煽動民意對抗中央。
有望七一前表決 中央毋懼街頭運動
消息稱,北京方面判斷,政改表決前的最後兩個月,各方已在「打明牌」。中央應不會再作妥協與讓步,包括不會承諾重啟政改的具體時間。北京認為,為期79天的佔領運動已展示出「反對派」全部力量,即使再有新一輪街頭運動,也不足以令中央改弦更張。
與官方來往密切的學者認為,政改通過與否,仍更多取決於溫和派泛民的立場。如果方案不通過,社會管治中的矛盾可能會升級,溫和泛民的政治空間恐怕會愈發狹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