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星有法﹕洪若震教路 文言過三關
【明報專訊】文憑試卷一文言閱讀難關,不少考生畏如蛇蠍。香港中文大學中國語言及文學系高級講師洪若震研究文字學、古典文學,他在早前舉辦的講座上,分析三年來文憑試文言文的考核方向,助學生「過關斬將」。
攻略:文憑試必考,詞類分布見心思。要破此關,除了平日多看書積累,也可針對詞性訓練。
代詞,主要考核人稱代詞和疑問代詞。第一人稱代詞有「余」、「吾」、「予」等,第二人稱有「爾」、「汝」等,第三人稱則為「其」、「彼」、「夫」等。洪若震表示,考試最常考第三人稱代詞。疑問代詞有指人的「誰」、「孰」等,問原因的「何」、「胡」,表「怎麼」之意的「安」、「焉」等。
動詞,洪若震估計,「(考試)必會出,因為最易問」。他提醒,「會考核的詞,一定絕不簡單,例如字詞本身是名詞或形容詞,卻作動詞用」。有些動詞是假借字,如2013年的考題,「是說夫子之義也」,可從聲符(表示字音的部分)入手,列出同聲符、同音、近音的字,如說的聲符為「兌」,列出悅、脫等字,再推斷詞義。要留心動詞的使動用法,如「竣均v,即「使之窗v(即惹火他)之義。
若遇到不懂的字詞,可留心偏旁。如屈原在《楚辭.漁父》:「舉世皆濁我獨清,眾人皆醉我獨醒」,「醒」(本讀「升」音),偏旁為「酉」,與酒有關,加上句中濁、清相對,醉與醒也應相對,可知「醒」本為酒醒之意,文中則理解為清醒之意。
答題要留心古今字義不同,以免掉入陷阱。如網上一篇〈犀利哥傳〉描寫內地乞丐「鷹目而隆準」,「準」是鼻的意思,隆準即高鼻。還有,杜甫《自京赴奉先縣詠懷五百字》一詩中:「朱門酒肉臭,路有凍死骨」,「臭」不是難聞的臭氣,而是氣味之意。
■人物檔案
洪若震,香港中文大學中國語言及文學系高級講師,主要研究文字學、古代文獻和古典文學,著有《生鬼文言——閱讀理解小貼士》。
文:劉慧盈
圖:劉慧盈、資料圖片、網上圖片
《語文同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