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焦點﹕日全食籠罩 歐洲憂斷電
【明報專訊】繼1999年後,今年3月20日再次迎來日全食,歐洲輸電系統網絡營運商(ENTSO-E)更警告,日全食恐擾亂電力供應,是次面臨的供電的挑戰比1999年更大,當年歐洲的太陽能發電只佔可再生能源的0.1%,而現今太陽能電力佔歐洲綠色能源的比例已增至10.5%,其中德國逾1/4用電屬可再生能源。據估計,日食期間將有3.5萬兆瓦太陽能電力(相當於80座中等傳統發電站供電量)依次流失。
——摘自〈下月日全食 威脅歐洲供電〉,《明報》,2015.2.25
■考考你
1.ENTSO-E的警告針對哪些國家?
德國 / 埃及 / 比利時 / 阿根廷 / 美國 /意大利
2.除太陽能,還有什麼可再生能源提供電力?
風能 / 水能 / 化石燃料 / 地熱能 / 生物質能
(可選多於一個)
■想一想
你認為電力供應是否如ENTSO-E警告,將面對嚴峻挑戰?試提出理據支持你的看法。
(可參考補充資料)
□是
理據:
□否
理據:
■補充資料
〔一〕
3月20日為周五上班日,日全食會持續約3分鐘,而整個日食過程,由中歐時間早上8時40分開始,至中午12時50分完結。日食期間,預計歐洲部分地方將有約90%陽光被遮蔽,其中倫敦將有84%、蘇格蘭則有超過94%的陽光被遮蔽。
〔二〕
歐洲供電系統中,歐盟國家發電網與鄰國相連,連網國家有可能出現「搶電」。
〔三〕
柏林再生能源智庫專家格賴興(Patrick Graichen)認為,日全食不會帶來大問題,目前還有足夠時間擬訂相應對策,且有許多已知方法能平衡太陽能供電缺乏時的電力供給。而歐洲電力供應商會因此受考驗,主要由於要考慮電力系統供給的平衡及轉換彈性是否足夠,因為需於短時間內按遽減及遽增的太陽能發電量,適時轉換能源,會較一般情况難度更高。
(資料來源:《每日郵報》、《金融時報》)
自然現象與能源供應
1.根據報道,配合已有知識,試從以下各方面評價利用自然力量產生可再生能源的優劣。
□穩定性
優﹕
劣﹕
□持續性
優﹕
劣﹕
□價格成本(經濟效益)
優﹕
劣﹕
□潔淨程度
優﹕
劣﹕
2.情景題:假如你是供電商,會考慮使用化石燃料作後備供電能源嗎?為什麼?
(思考提示:環境保護、社會需要等)
■齊學關鍵詞
全球化、能源科技
total solar eclipse 日全食
solar power 太陽能
renewable energy 可再生能源
fossil fuel 化石燃料
wind power 風能
hydro-power 水能
geothermal power 地熱能
bio-power 生物質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