細醫院擬大擴建 慢增醫科生
高永文﹕中小型醫院不符效益
【明報專訊】本港人口密集,食物及衛生局長高永文接受本報專訪表示,中小型醫院不符合運作效益,一兩千張病H的大型醫院才符合效益,因此細規模的北大嶼山醫院及天水圍醫院要擴建,天水圍醫院規劃應連同洪水橋一帶的需求考慮,起碼要倍增至600張H,而原本預留建醫院的洪水橋用地可考慮建康復醫院。政府正規劃醫護人手,高永文指今年內會交代,料醫科生只會溫和地增長,每次加幾十,以免影響質素。
明報記者 梁杏怡 冼韻姬
高永文預計至2030年,本港公立醫院需增設6000至8000、9000張病H,他嫌現有醫院規模細,指醫管局設局初年曾參考外國經驗,相信五六百H的醫院較易管理,他「那時已不同意,現在更不同意」,因本港人口密集,一兩千張H的大醫院才符合效益。
高又稱,天水圍約20萬人口,明年落成的天水圍醫院僅得300張H不足夠,至少要擴建至500、600H。洪水橋日後可容納逾20萬人,他傾向天水圍醫院擴建時一併考慮該區需求,而洪水橋醫院地可考慮建康復醫院。
醫生人手問題難5年內解決
上屆政府預留4幅私院地,僅黃竹坑成事建私院,大埔已改為發展住宅。高認為現要解決本地需求,才考慮發展醫療產業,本身有地者可建私院,政府不額外撥地,將軍澳用地建中醫院,傾向與非牟利組織合作,大嶼山用地則用來擴建現僅得160張H的北大嶼山醫院。
然而,醫護不足隨時影響擴建,高永文稱未來只會溫和地增加醫科生名額,例如一年加約數十名額,每3年再檢討,因要顧及醫學院承受能力,重量亦需重質。他坦言溫和增長不能在3至5年內解決人手問題,相信2020年後有較好平衡。
據悉,醫護人力規劃及專業發展策略檢討督導委員會去年中曾統計,至2030年額外需要醫生最多達4500人,已計及公院流失率、退休潮,及現行醫科畢業生數目等因素,委員會相信溫和增加醫科學額可應付需求。
除增加人手應付需求,公院加價都有作用,高永文稱不排除將來要加價以調節使用量,但認為「現在不是時候」。
學者:大加病H走錯方向
研究醫療政策的理大專業及持續教育學院院長阮博文認為,政府正走「相反方向」,本港老年化,大幅加病H屬「不是最好,但最貴」方案,因培訓醫生時間太長,而長者最需要長期護理,因此應加強社區配套,減少依賴病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