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證我們全家都傾家蕩產了。」面對自己的舖位可能被清拆,年屆半百、來自河南的北京鋼鐵回收商人向中新如是說。不幸的是,北京「以業控人」的城市管理思路,正是希望透過淘汰低端行業來抑制像向中新這樣的外地流動人口的增長,而回收業正是低端產業。過去兩年,這個位於北京昌平區的再生資源回收市場,多次被當地政府逼遷,並被打砸和多次切斷電力供應。明報記者 北京報道
北京「以業控人」的城市管理思路,最初出現在2011年,旨在透過淘汰低端行業,控制北京人口總量。中央去年提出京津冀(北京、天津、河北)一體化後,北京淘汰低端產業、控制人口也成為了國家戰略的一部分(見另稿)。總書記習近平在本周二的中央財經領導小組會議上,再次提到了疏導北京非首都核心功能,作為京津冀協同發展的重要任務之一。
位於北京昌平區沙河鎮白各莊的智利通達倉儲中心,距離北京市中心二環約15公里,佔地近10萬平方米。這個倉儲中心養活了幾百戶、約2000名資源回收和倉儲的從業者,是一個典型的流動人口聚居地。在倉儲中心大院範圍內,還有私立的小學和幼兒園各一家,共有800多名學生,幾乎都是來自附近的外地民工家庭。
幼稚園受連累 學生提早放假
雖然合約顯示,智利通達倉儲中心的租賃至2029年才結束。但自從2013年起,智利通達就不斷被鎮政府施壓。2013年10月11日,一名副鎮長帶領100多名身分不明的人到場要求拆樓,不放行便開始打砸。當時在場的公司主管路全軍表示,當日共打傷了10多人,「誰說話打誰」。
智利通達提供的拍攝於當日的錄影片段顯示,參與強拆的人士中,不少持有棍棒,也有人赤裸上身,露出大片紋身。路全軍說,次年副鎮長多次與公司管理層會面,開始說公司有違章建築,後提到回收是低端產業,需要轉型,並計劃把地皮改造為平原造林。後來鎮領導指,若不配合清拆就斷電,並提供遠低於前期投入1.3億元的2000萬補償金。
路全軍說,得知國家有關政策,公司停止了製造污染的回收業務,並開始轉型為物流倉庫,計劃在今年底至明年初完成。
然而,智利通達還是在去年遭到多次莫名斷電,公司致電供電部門查詢,對方則回應是「鎮政府要求斷電的」。最長的一次斷電長達20天,其間商戶只能自備發電機或發電車,以高成本的方式維持運作。最近一次斷電是今年1月中。與智利通達共用一條電纜的小學與幼兒園也被斷電,調來發電車臨時供應用電,但學校和幼兒園仍只能恢復部分供暖和採光,800多名小學和幼兒園學生受到影響,校方最後被迫提早放假。
老闆憂拆遷無賠償 難抵重債
而受影響最大則是回收經營戶,上文提及的向中新便是其中一名。在北京生活了20年的他,一直從事廢品回收行業,8年前才張羅起一個鋼鐵回收站,買了吊車、壓片機等設備,至今在老家仍欠有120萬元高利貸。向的廢鐵來自北京各大地盤,把廢鐵壓成鐵片後,可運到位於河北的鋼廠賣掉。他透露,他與鋼廠的合約規定,若不能達到每月2,500噸廢鐵,便要支付80%的鋼鐵價格作為違約金。若舖位受到清拆又沒有賠償,將必然「傾家蕩產」。
副鎮長卸責 「對斷電不知情」
沙河鎮副鎮長王樹全對本報表示,北京市已經推出相關政策,開始清退低端產業。他表示措施對解決環境污染和人口問題都是必須的。王表示,不清楚打砸情况,被問及強行斷電時,王副鎮長表示,這是區供電局做的。但鎮政府官方網站顯示,王的分工包括聯絡區供電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