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識增益﹕三大因素 影響海洋生態
【明報專訊】海洋生態平衡會影響食物鏈,最終亦會影響人類。以下為各個影響海洋生態的因素﹕
◇全球暖化
全球暖化令海水溫度上升,嚴重影響珊瑚礁的生態。珊瑚有不同的顏色,是因為體內寄住了共生的蟲黃藻,蟲黃藻棲身於珊瑚蟲體內,進行光合作用並供應營養予珊瑚,藻的光合作用亦促進珊瑚鈣化,形成珊瑚礁。但由於各種原因,如氣候變化或人為干擾,導致蟲黃藻離開或死亡,珊瑚就重現本來的白色骨骼,出現白化現象(coral bleaching)。剩餘的珊瑚骨骼因缺乏營養,繼而漸漸死亡,影響海洋生態,加劇海岸侵蝕。另外,全球暖化現象亦擾亂物種的遷徙與生殖。英國鳥類學信託基金研究團隊曾指出,由於海曭獄蛚祟囮O比例會因海水溫度高低而有不同,氣溫上升可能導致雄性海礸[。全球暖化亦導致海平面上升,減少海囓i產卵的海灘的面積。
◇過度捕魚
台灣環境資訊中心一篇文章指出,過度捕魚(overfishing)及誤捕(bycatching)嚴重傷害海洋生態及生物多樣性,除了直接消滅許多物種及這些物種承載基因的多樣性,更因為生態系食物鏈環環緊扣,令漁業資源無法可持續發展。例如漁船常會利用帶電魚網於海H拖挖以增加魚獲,有保育團體形容以拖網或電力捕魚都會嚴重破壞海洋生態,可能要花數十年才能復元。2012年12月31日起本港已全面禁止在本港水域拖網捕魚,《漁業保護條例》亦禁止各種包括使用有毒物質、炸藥、電力、抽吸器具及挖採器具等帶破壞捕魚活動,以保護海洋生態。
◇基建工程
香港國際機場升降繁忙,近年開始有飽和,機管局擬增建第三條跑道應對,環團批評工程嚴重影響海洋生態。環保署2014年11月批准機管局增建第三條跑道的環評報告,並向機管局發出環境許可證,局方列舉18項機管局必須遵守的條件,包括在施工前完成劃定海岸公園的預備工作,在填海前向漁護署提交計劃書等,但毋須填海前完成計劃,被環團批評「先填海後保育」。海豚保育學會會長洪家耀指環保署荒謬及淪為橡皮圖章,「工程完成後才建海岸公園,屆時中華白海豚可能已在有關海域絕[」。
另外,發展局2013年公布5個近岸填海選址及人工島方案中,有3個位於新界西北,都有中華白海豚出沒。發展局計劃首次引入「模擬填海」,先圈定填海範圍,讓白海豚無法進入該範圍,透過儀器蒐集牠們之後在近岸水域的生態,評估工程影響。環保團體批評,實際施工與模擬填海大有分別,質疑措施效用,認為「這只是政府一廂情願為填海所做的補償工程」。
■相關概念
生態危機(ecological crisis)
環境影響(environmental impact)
補救措施(remedy)
多層思考
1. 資料中的「珊瑚魚普查」結果顯示本港海洋生態面臨什麼危機?
2. 參考資料及就你所知,人類活動如何破壞海洋生態?
(答題指引見另文)
參考資料
1.〈環署批建三跑 「先填海後保育」捱轟〉,《明報》,2014.11.08
2.〈內地船涉非法拖網電魚 珙懋銧_元須數十年 12人被拘〉,《明報》,2014.1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