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土思想 「生於中港矛盾」
【明報專訊】港大《學苑》所提到的「香港自立自決論」,與2011年興起的本土思潮有一定關係,本土派議員范國威稱,本土思想是因中港矛盾而產生,當年因為雙非孕婦產子、內地人搶購奶粉、自由行令租金上升及打擊小商戶等問題,加上中央政府干預香港政治,令港人提出本土主張。
中大政治與行政學系副教授馬嶽說,本土思潮源於對中國政府的排拒,多於想發展成獨立運動,「只是因為中央對香港控制太緊要,而中港融合又影響了香港的生活方式。自主自決是抗拒中央干預的意味,多過想獨立」。
2011年興起 分溫和勇武兩派
2011年是本土派興起的一年,被視為香港本土論述主要倡議者的陳雲,在2011年出版《香港城邦論》,同年七一遊行時亦多了人高舉港英時代龍獅旗,還有一個名為「香港自治運動」的facebook專頁成立。
民生資源分配引起的中港矛盾亦影響了政府的政策,如當時有意參選特首的時任行政會議召集人梁振英,就率先提出港人優先政策,他出任特首後,亦曾推出港人港地、限奶令等政策。
不過,其後本土派由針對水貨客,漸漸改為針對左翼社運人士及泛民主派,當中陳雲的本土派支持者有所增加,黃毓民、黃洋達也轉走本土派路線,於2013年脫離人民力量。另邊廂,泛民議員范國威及毛孟靜都鼓吹本土主張,但主要提倡政策上要照顧港人利益。
即使在本土派內,也有不同光譜,例如范國威、毛孟靜的主張較溫和,黃洋達、陳雲等則主張「勇武抗爭」,而陳雲及其支持者最近更提出要香港建國。
范國威形容,本土思想是客觀環境下逼出來,「不止是單一問題,雙非、奶粉、自由行、中央政府遏抑自由等」。他批評梁振英對於中港矛盾引發的香港本土論述,只是採取抹黑策略,「以噴黑人家來蓋掩自己的無能」。
「本土新聞」總編輯梁錦祥稱,本土思想發展趨勢始於自由行引來的中港矛盾,令港人反思現象的成因及應如何反應。
梁振英昨表明,港人在一國兩制認知有偏差,指「香港的權力來自中央」,表明「高度自治」非「絕對自治」,「是根據《基本法》具體規定的高度自治,不是隨意的自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