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什麼是中華文化?什麼是中華文明?誰能一言以蔽之?中華本身就是謎。本欄一連六期連載著名學者易中天的中華史系列,從卷一祖先出發,發現女媧是蛙,伏羲是羊,炎帝是三皇,黃帝不姓黃……了解是什麼在導引我們的步伐,令這古老的文明能維繫數千年至今?
〈靈魂是個流浪漢〉
女媧誕生於一個不解之謎——死亡。
實際上,自從心智初開的人類意識到自己終有一死,這個問題就一直在困惑着他們。人既然活着,為什麼要死,又為什麼會死?人死以後,到哪裏去了?他是在到處流浪,還是已重新定居?不辭而別的他,還會回來嗎?
這其實是在問﹕什麼是死亡?
對死亡最直截了當的理解,當然就是「我沒了」。但,「我」怎麼會沒了,又怎麼能沒了?「我沒了」這件事,我知道嗎?如果我知道,那麼我還在;如果不知道,又怎麼證明沒了的是我,不是別人?這可是無論如何都想不通的事。
結論也只有一個﹕我還在,只不過換了地方。
換地方是可以的,也是可能的。在原始人看來,魚、鳥、蛇、牛,當然還包括人,都有靈魂。肉體,就是靈魂寄居的地方。既然是寄居,就有可能搬家,因為帳篷總會被拆掉。肉體拆遷就是死,靈魂搬家就是轉世。或者說,死亡就是靈魂從一個地方遷徙到另一個地方,就像遊牧民族的轉場。
靈魂是個流浪漢,命運叫他奔向遠方,奔向遠方。
萬物皆有靈,靈魂可轉世,這就是最原始的人生哲學。當然,怎麼轉,是轉到冬窩子還是夏牧場,是立地成佛還是做牛做馬,要到很久以後才能由宗教來回答,原始人並不知道。他們只知道,如果靈魂不過是換了地方,那我就沒死。
很好!這足以對付死亡,戰勝對死亡的恐懼。因為它意味着一種信念﹕人其實是永生的。肉體可能會消失,但靈魂不死;個體可能會倒下,但族群不亡。族群的、集體的、類的生命,將不斷延續下去。反正一個靈魂離開了故土,就會馬上找到新居。因此,死亡不是生命的終結,而是開始。
這就要做兩件事,一是安頓,二是禮讚。
被安頓的是逝者。舊石器時代的尼安德特人(早期智人)和山頂洞人(晚期智人)都有墓葬,也都有隨葬的工具、食物,乃至首飾。這意思也很清楚﹕靈魂既然上路,就得帶點乾糧;逝者也其實沒死,隨時都可能活過來。這就要有隨葬品,甚至做成木乃伊,或者由巫師招魂。反正,葬禮是必須的。古埃及貴族的墳墓裏,甚至會有上好的葡萄酒,以便他們開懷痛飲,或舉辦酒會。
禮讚的對象則首先是女人。女人是生命之源,是靈魂新居的建設者和創造者,而且最不怕死,至少不怕流血。她們每個月都要流血,也沒死。哪怕生產的時候要出血,也不過是讓新的生命接受了一次特別的洗禮。
顯然,生與死,秘密都在女人身上。
也就是說,只有女人,才掌握了人世間的「一號機密」。
這就必須禮讚,必須崇拜,必須用雕塑、繪畫、搭建祭壇等方式,把女人和女性生殖器特別地製作出來。最著名的例子,有雲南劍川的「阿央白」,紅山文化遺址的祭壇,以及大批的「維納斯」和少量的「白夫人」。母親之神多死亡之神少,並不奇怪;前者醜後者美,則也許是反其道而行之。土家族,不就是婚禮時泣不成聲,謂之「哭嫁」;葬禮時手舞足蹈,謂之「跳喪」嗎?
因此人類最早的神,清一色地都是女神。
愛琴海地區的米諾斯文明,更是以女神為中心。有一枚克里特的印章展示了這樣的場面﹕乳房豐滿的女神高高站在世界之巔,驕傲地舉起一條蛇,向世人炫耀女性的君臨天下;一個身材健美的青年男子站在下面,崇敬而興奮地向她歡呼,陰莖雄起,蔚為壯觀。
這不是色情,更非淫穢,而是一種極其神聖而莊嚴的儀式。在此儀式上,勃起即致敬。勃起的陰莖,是女神的讚美詩。
這種儀式,就叫「生殖崇拜」。
【送《中華史第一卷?祖先》】
現送出3本《中華史第一卷.祖先》,有興趣的讀者請回答以下問題,剪下本文並連同姓名、電話及地址,於1月16日(星期五)前寄《明teens'》編輯部,地址詳見頁8。信封面請註明「索取《中華史第一卷.祖先》」,經編輯部選出答案最佳者,可獲書乙本,名額3個。
■問題:你最喜歡傳說時代哪位人物?為什麼?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圖:《中華史第一卷.祖先》
鳴謝:商務印書館
書名:《中華史第一卷?祖先》
作者:易中天
出版:商務印書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