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託查高鐵延誤 學者﹕計工程成本應考慮「樂觀偏見」

[2014.12.15] 發表
(明報製圖)

【明報專訊】計算基建開支除運用經濟學理論及風險模型等,原來還牽涉心理因素。2002年獲諾貝爾經濟學獎的美國學者Daniel Kahneman表示,一般人有「樂觀偏見」(Optimisim Bias),即主觀地高估了「正成效」,卻低估「負成效」的可能性。這套理論獲得近日負責調查高鐵延誤的牛津教授Bent Flyvbjerg採用,他認為政府日後可在估算工程成本時把「樂觀偏見」因素計算在內,避免低估成本及高估成效,令工程估算更準確。

政府﹕需檢討評估開發方式

政府發言人承認,本港過去20年評估基建開支所用的方式,需要檢討及優化,又透露港府曾委託Bent Flyvbjerg研究工程估算方法。他建議政府毋須放棄現行做法,可同時採納「樂觀偏見」理論,雙管齊下令估計更準確,政府發言人稱會研究其建議。

政府發言人亦補充,向立法會申請撥款之前的工程造價估算,只是粗略的初步估算,工程其後往往須多次改動,預算亦因而須修改;又指當掌握更多及更新資料時,原先估算便需相應調整。

何時造價作標準 有爭議

但究竟計算超支應以政府最初估算造價,還是或以立法會批准的撥款作基準?Bent Flyvbjerg教授於2002年發表的研究報告,調查全球運輸基建的超支情况時,明確把「決定興建時(time of decision to build)」的預算造價,作為基準計算超支幅度。他指出,此計法是國際標準,而且「決定興建時」的估算是否準確屬關鍵所在,能反映決策者推出基建是否基於準確資料。

引研究指政府傾向隱瞞風險

Ben Flyvbjerg在報告中指出,政府或會辯稱工程不同階段會有不同造價估算,愈後期愈準確,且工程規劃和進行期間,設計和內容或有改動,跟原本已不同,因此以「決定興建時」的預計成本作為基準計算超支幅度,並不公平。教授指過往研究均發現政府最初推出項目時,往往只披露部分工程內容和風險,忽視或隱瞞工程的地理風險、環境和安全考慮等因素,令工程超支風險估算「看起來」很低,務求工程更易獲得公眾支持,此「手段」名為「Salami Tactics」。

更多港聞
政府﹕10年基建整體「有賺」
【明報專訊】近年政府多個大型基建超支,發展局常任秘書長韋志成稱,2004/05至2013/14年的10年間,980個已完成的基建項目總預算2... 詳情
大河道爆水管  黃河瀉地
【明報專訊】荃灣大河道昨有食水管爆裂,街道頓變「黃河」。昨午12時許,大河道與沙咀道交界一條直徑約18吋的地下食水管突然爆裂,大量食水夾雜泥... 詳情
民主黨吸年輕人:改黨綱可商
【明報專訊】民主黨昨舉行會員大會,劉慧卿經過兩輪投票,最終以171票對145票擊敗胡志偉,連任主席。劉慧卿表示,聽到黨內求變的聲音,未來會爭... 詳情
黎智英辭壹傳媒主席  稱不賣盤
【明報專訊】早前在金鐘佔領區清場時留守被捕的壹傳媒創辦人黎智英,繼辭去《蘋果日報》社長一職後,昨再宣布已辭任其集團主席及執行董事職務,以便有... 詳情
消夜食客爭執  橋底辣蟹打鬥
【明報專訊】灣仔著名食肆「橋底辣蟹」及尖沙嘴一間酒吧,昨凌晨幾乎同一時間發生尋仇傷人案,共8名男子浴血受傷。昨凌晨4時許,灣仔謝斐道414號... 詳情

明報網站 · 版權所有 · 不得轉載
Copyright © 2014 mingpaocanad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Ming Pao Daily News A wholly owned subsidiary of Ming Pao Enterprise Corporation Ltd.
Vancouver Chinese Newspaper

5368 Parkwood Place, Richmond B.C. V6V 2N1 | Tel.: (604) 231-8998 | Fax: (604) 231-9881/9884 | Advertising Hotline Tel.: (604) 231-89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