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暴者半數有子女 社工憂或遺害數代
【明報專訊】社署輔導家庭暴力施暴者的計劃發現,今年首9月共錄得3012宗新呈報家暴,當中約半數個案育有12歲以下子女。逾半施暴者更曾在家暴環境下生活,有施暴者兒時親睹家暴,長大後習慣以暴力解決問題,有社工憂慮如不及時處理,家暴問題可能遺害數代。
社署首9月錄3012宗新個案
社署施虐者輔導計劃社會工作主任林家駒接受訪問時表示,社署在2014年1至9月共錄得3012宗新呈報虐待配偶/同居情侶個案,當中約半數個案育有12歲以下子女。計劃輔導的施暴者逾半在兒時曾歷家暴,反映家暴不單傷害受害人,還可能影響下一代的性格發展和成長。
來自內地的阿麗(化名),因感情問題經常與丈夫大打出手,她形容自己憤怒起來會「火遮眼」,把家中物件統統摔破,激烈時與丈夫互扯頭髮、對他拳打腳踼,「有時直頭覺得要打死佢先泄到憤」。她稱自己愛用暴力解決問題,源於小時候目睹父親長期虐打母親致其腰部彎曲,決定長大後不可以被男人打,「若爭執要做動手的一個」。
見女兒常哭 決心學習管理情緒
在家暴環境成長的阿麗缺乏父母關懷,從未被父母擁抱過,故長大後「連攬麰茪k都唔識,初時覺得好惡心」。家暴問題一代傳一代,阿麗說,暴力場面統統被8歲女兒收在眼底,眼見女兒經常哭及難過,決心學習管理情緒。
同為施暴者的阿霞(化名)曾向丈夫擲煙灰缸,甚至亮刀指嚇,兒子事後經常發噩夢,家人談笑稍為大聲也會驚慌地查問發生何事。
化名阿成的退休公務員,同樣受其母影響,常以暴力解決問題。他回憶母親打酗酒父後,父親往往能暫停酗酒一段時間,令其留下使用暴力有效解決問題的印象。
向妻施暴 子害怕躲避房中
阿成10年前開始向妻子施暴,曾把太太打至暈眩,兒子害怕得躲避房中。直至前年他才開始處理自己的暴力行為,他承認是遲了,兒子現在已成家立室,移居外國,希望盡最後努力給予他父母和諧相處的好印象。他稱兒子成長時經歷過家暴,現在亦會採取逃避或離家的方式逃避自己的家庭問題,「好似細個匿埋鰫苳J面咁」。
3人參加了社署提供的施虐者輔導計劃後,通過13次小組輔導,學習使用不同技巧控制情緒。阿霞稱兒子及女兒亦觀察到其改善,9歲兒子更對她說覺得家庭很幸福,「仔女大過天」的阿霞頓感心滿意足。
明報記者 陳顥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