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民運和學運往往如影隨形,關於政改,學生也是持份者,今日的高中學生,過兩三年就有投票權。就香港未來的政治制度發展,學界也積極發表意見,除了提出政改方案,在全國人大公布政改框架後,有學生團體發起「罷課不罷學」運動,有評論認為,學生不滿普選框架而抗爭,是訴求也是權利。社會普遍樂見學生關心社會,但對學生應否參與政治,則有不同看法。
˙學生參與政改的角色˙
提出政改方案
中學生組織「學民思潮」聯同香港專上學生聯會(學聯)提出學界政改方案,建議可經由「公民提名」,即取得1%選民聯署支持,又或獲8%提委會委員支持,便可成為特首候選人,而提委會須由立法會直選議員組成。在「佔領中環」發起的全民投票中,方案獲得第二高的38.4%支持。
遊行集會 預演「佔中」
學民思潮和學聯也響應「佔領中環」爭普選運動,除了參與七一遊行,當日更兵分兩路通宵預演佔中,以期向政府施壓,為公民提名「開綠燈」。逾1200市民通宵在中環遮打道靜坐,警方拘捕511人,其中最少85個學生。
發起罷課 但不罷學
針對人大「落3閘」,學聯宣布9月22日啟動為期一周的大專生罷課,將有17間院校參加,但強調「罷課不罷學」。學聯表示,大專生罷課是啟動抗爭的第一步,亦指政改是未來的事,青年應當最有資格去決定政改是否應獲通過的一群。
學民思潮和中學生聯校政改關注組也發起中學生9月26日罷課一日,稱是「為了有更美好的前途」,但罷課不代表放棄學習,學生可參加大學教授舉辦的街頭教室。
各方評論學生罷課:
◆中大政治與行政學系高級講師蔡子強相信,無政黨背景及利益的學生有望凝聚社會氣氛,加上罷課非犯法,建制派對此詬病可減少,若參與人數多,相信可引起市民關注
◆曾任中大校長的行政會議成員李國章認為罷課的大學生是「做騷」,質疑學生只是犧牲一個星期不上課,不是多大的犧牲。他又說中學生罷課完全不適當,不希望有政治「搞到入中學」,學生有如文化大革命的紅衛兵
◆教育局長吳克儉說尊重學生表達意見的權利,但極之反對以罷課來達到政治目的,因會影響教師授課和其他學生學習,也影響個人學業
◆有中學教師表示,未成年學生表達政治意見的權利亦應受尊重,前提是他們清楚須付出什麼代價及認同行動理念
■相關概念
民主(democracy)
民意(public opinion)
普選(universal suffrage)
公民社會(civil society)
政制改革(constitutional reform)
社會政治參與(socio-political participation)
延伸閱讀
1. 明報通識網熱門專輯「香港政制改革」:
link.mingpao.com/16862.htm
2. 明報新聞網新聞特輯「香港普選路」:
link.mingpao.com/15760.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