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鎧淳從前(Stephanie)有個外號叫「泳壇小仙子」,邊讀書邊游水,16歲那年已出戰北京奧運;如今少了小時候那丁點的「baby fat」,從美國學成歸來,成為「職業女性」。游泳是她的職業,仁川亞運是她的「揭幕戰」;成長了的小妮子,比從前更專注地力爭上「游」。文:李思詠 圖:鄧宗弘
Stephanie今年正式在美國加州柏克萊大學畢業,回港後十分忙碌,先隨港隊北上昆明高原訓練,之後又以大使身分出席南京青年奧運會。踏入9月,璀璨的夏天回歸平靜,只是一年前忙着開學,今年則正式展開全職運動員生涯。「之前無法專注練水,直至9月人家開學了,我才感到自己不再是『學生哥』,生活跟他們很大分別。這刻的我靜下來,全副心機放在游泳之上。」
歐鎧淳做好自己 懶理對手
亞運於Stephanie而言,就像學生們開學才兩周便迎來大考。緊張難免,Stephanie既擔心若被委派出戰4×100米自由泳接力,會因表現不濟拖累隊友,強項50米背泳也令她思前想後,於是她跟自己對話,「我的『50背』去年開始游得好,大家都說亞運獎牌十拿九穩,我就開始有壓力,中國隊會派多少人出戰?
韓國選手練得如何?但我根本沒有答案。於是我跟自己對話,既然沒答案,就不要去想,做好自己就夠了,至少我知道,爸爸媽媽見到我代表香港角逐亞運,已很欣慰。」
美國校園磨練 增添責任感
父母向來是Stephanie的最強後盾,但經過4年柏克萊生活,小妮子成熟了,「更了解自己的游泳和生活習慣,更會照顧自己,柏克萊的教練着重培育個人修養多於游泳技術」。事實上,22歲的她在隊中已屬「師姐級」人馬,雖然她直言「施幸余才是大師姐」,但這張少了點「baby fat」的瓜子臉蛋,眼神裏多了點責任感。「施幸余是我們的榜樣,帶領我們向前衝,我也要力爭上游,帶動多些年輕泳手接班,提升隊伍整體實力。」仁川亞運是Stephanie的全職運動員生涯揭幕戰,她期望游得好,向2016年里約熱內盧奧運進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