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主衰退國家一大特徵是加強控制言論、打壓異見。土耳其、埃及和泰國均出現這種情况,其中在泰國,嚴厲的冒犯王室法更備受非議,有學者質疑它淪為當局打壓異己的武器。
泰王普密蓬因多次化解政治衝突而受尊崇,但不少學者質疑其政治權責模糊,導致泰國未能貫徹君主立憲體制,成為妨礙泰國民主化一大因素。專研泰國民主化的泰裔學者帕文早前便在《華盛頓郵報》撰文指出,要探討泰國民主失敗的根本因由,一定要研究泰王的政治角色,然而寧枉毋縱的冒犯王室法卻阻礙有關討論。
冒犯王室法被質疑除異己
泰國自1932年起奉行君主立憲制,但泰王普密蓬的政治影響力仍然巨大。86歲的普密蓬近年健康欠佳,但仍被視為權力正當性之源,陸軍總司令巴育今年5月發動政變後推出的臨時憲法中,提及泰王不下38次。
精英憂失正當性來源
帕文相信,泰國政局動盪跟王位繼承問題有關,精英階層一直挾着泰王的聲望來鞏固權力,但一旦泰王駕崩,繼承人又欠缺泰王魅力,他們便失去正當性來源。
他估計,泰國政治危機至少要到王位繼承才會完結,但也不保證會化解衝突。「目前,軍政府正削弱民主機制,以阻止他信的黨羽回朝。軍方如果成功,泰國便會倒退至專制政治。」
據帕文點算,軍方2006年政變推翻他信政府後,「冒犯王室罪」個案急升:2005 年被控「冒犯王室罪」只有33 宗,但2007 年升至126 宗,數字此後節節上升。《金融時報》上月底報道,泰國的極端保王派甚至開始狙擊海外「欺君犯上」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