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香港高鐵工程嚴重超支(有報道指超支逾140億港元),幾乎已成定局,只是未知落成時間會延誤多少年而已。為此,港鐵工程總監周大滄提前兩年退休,估計是為工程的延誤和超支承擔責任。
香港高鐵全長26公里,從九龍西總站至深圳都是隧道,連接京廣高鐵,成為中國高鐵網的其中一段。事實上,香港高鐵跟中國息息相關,當日若非北京的強大壓力,計劃能否獲立法會開綠燈,沒有人知道。
2004年,溫家寶首度擔任總理的第二年,國務院批准《中長期鐵路網規劃》,同意推動高鐵發展,提出到2020年將建成以「四縱四橫」為骨幹的1.2萬公里高鐵網絡。
2008年,即溫家寶第二個總理任期的頭一年,適值美國金融海嘯擴散全球,中國推出4萬億元刺激經濟方案,高鐵成為重點投資領域,從而揭開高鐵大躍進的序幕,高鐵網絡向上修訂至1.6萬公里,其後更增至1.8萬公里。至2013年底,全國已建成逾1萬公里高鐵,是全球最長的營運高鐵網絡。
那些年,溫州動車意外還未發生,高鐵被戴上神聖光環,其高速、安靜、安全,代表着科技、先進、國力,甚至被視為中國崛起及超越歐美日本的象徵。各地方政府爭相向中央提交高鐵項目,除藉此爭取中央撥款,增加投資以刺激經濟、美化政績,也反映各地擔心無法與高鐵網接軌而被邊緣化的憂慮。
港府:不建高鐵會被邊緣化
特區政府也決定興建香港段高鐵,在菜園村收地時遭村民頑強抵抗,2009年就出現大規模的全港性、跨階層反高鐵運動。特區政府恐嚇港人說,如沒有這條高鐵,香港不僅會失去一個重要的發展機遇,還會被邊緣化,淪為二三流城市。結果,在31名建制派議員護航下,撥款獲立法會通過。
過去5年,香港並未因沒有高鐵而被邊緣化,相反其決策漠視民意,愈來愈不合理,使香港愈來愈似二三流城市。以高鐵為例,26公里的工程造價高達669億元(未計超支),即平均每公里近26億元,而廣州至武漢的武廣高鐵平均每公里僅需1.1億元。即使有物價指數、薪金較低等因素,兩者差距也不應如此驚人!這些問題,政府還沒說服公眾就匆匆展開工程了。到今天,當日反高鐵人士的憂慮,包括超支、危及沿線舊樓結構安全等,已一一浮現。力推高鐵的時任運輸及房屋局長鄭汝樺,以及31名支持撥款的議員,將永遠與高鐵醜聞綁在一起。
鐵道系統債台高築
中國高鐵雖然提供舒適便捷的服務,但對紓緩中國鐵道運輸壓力的幫助不大。2013年,全國鐵路乘客21.06億人次,其中高鐵客5.3億,約佔四分之一。問題是,高鐵佔用了絕大部分的鐵道建設資金及資源,卻只能服務小部分有經濟能力的乘客。而且,因為高鐵大躍進,鐵道系統債台高築,至2013年上半年已負債近3萬億元,未來還會繼續增加,僅利息開支每年就超過1000億元,而2013年上半年鐵道系統虧損65億元,絕大部分都是高鐵造成。
巨額投資造成嚴重貪腐
除了沉重的財政負擔,中國高鐵大躍進還造成嚴重的貪污腐敗。每年幾千億的高鐵投資,當然是貪官的肥肉。一度被稱為「中國高鐵之父」的前鐵道部長劉志軍,就建立了龐大的貪腐王國,數十名官員與劉一起落馬,官方指控他們貪污受賄幾千萬元,但僅山西女富商丁書苗通過劉志軍獲得高鐵工程就已獲利逾30億元,可知劉志軍貪腐王國的規模有多大了。決策官員貪污的另一惡果就是投資的浪費,不夠條件或毋須興建的高鐵,在政治壓力及貪污的影響下也會匆匆上馬,變成尾大不掉的爛尾工程。
香港段高鐵既然是中國高鐵網一部分,而特區政府愈來愈不受公眾監督,立法會又是橡皮圖章,在此情况下,中國高鐵的問題怎會不在香港複製呢?
文︰潘小濤(國情專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