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在香港走科研路崎嶇滿途,不少理科大學畢業生轉投其他行業,但中大學生林霖確信「只要用心做,定會有出路」,堅持忠於興趣,期望學以致用,在疾病、病理學上有新發現及研發新治療法。林霖與另外24名大學理科生昨獲頒創新科技獎學金,每人最高可獲15萬元,得獎者亦會參加「師友計劃」,林更獲諾貝爾獎得主Roger Kornberg作為導師,她期望導師可指導確立研究方向。 獲15萬元參與實習交流 獎學金由青協主辦、匯豐銀行贊助,今年25名得獎學生來自港大、中大、科大、理大、城大及浸大6間院校,各間大學校長提名後,由甄選委員會選出。每名得獎者最多可獲15萬元獎學金以資助他們參與海外、內地交流計劃及實習生計劃等。 化學獎得主 史丹福任教 得獎者亦會參加「師友計劃」,導師包括學者、社會知名人士等,例如遺傳學國際權威學者徐立之、貿易發展局總裁林天福等。今年更新增一位諾貝爾獎得主加入導師團,Roger Kornberg是2006年諾貝爾化學獎得主,專研結構生物學,現時於美國史丹福大學醫學院任教。 望導師助確立研究方向 獲配對跟隨Kornberg的學生是中大分子生物技術學2年級生林霖。她表示,以往諾貝爾獎得主只會在書本出現,從沒想過可請教他們,既感驚喜又大壓力,「我對研究仍在摸索階段,期望他可分享科學家道路的經驗,指導我確立專注研究的範疇」,現時主要以電郵與對方聯絡,計劃畢業後到美國深造一至兩年,有機會親身拜會他。 林霖去年暑假曾到台灣中央研究院實習,現計劃利用獎學金赴英國的University of Glasgow交流一年,「期望到不同地方,學習不同的研究文化」。 同學轉行無損研究志向 自小對人體生物學有濃厚興趣的林霖,中學時覺得「人的身體很奇妙」,除課堂知識外,她會另找課外書閱讀,高考生物科奪A。不過,熱愛研究的林霖深知在香港走科研的路不容易,多數只能留在大學做研究,走出市場、加入科研公司的機會不多。她透露,身邊的同學多已決定另走別路,「例如去教書,但我覺得學了那麼多專業知識,結果做與科學無關的工作,真的很浪費」,決心走出自己的科研路。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