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陽花學運昨天宣布將於周四退守立院,學運期間學生曾堅持要「堅守立院、永不放棄」,但讓學生決定退場的關鍵因素,在於立法院長王金平日前拋出「先立法、後協商」,導致輿論轉向,學運支持度大跌,最終不得不選擇「光榮退場」。 太陽花學運佔領立法院21天,曾創造50萬人上凱道的歷史紀錄。但事實上,在學運初期,核心幹部就已經開始思考退場機制;直到330活動成功號召50萬民眾走上街頭反服貿,退出立院的聲浪開始愈來愈強烈。 不過,王金平周日突然赴議場探視學生,並承諾在兩岸監督條例法制化前,將不會服貿相關協商;此舉不僅令藍營陣腳大亂,也讓學生「措手不及」,內部意見開始分歧,有人認為訴求雖獲善意回應,也有人主張不能完全信任政治人物。 對此,核心幹部從周日下午就開始開會討論如何因應,會中成員不斷激辯,直到昨日中午前都沒有具體結論。其中,318首批攻入議場的「議場派」學生不信任國民黨團,也認為王金平並不代表馬政府,訴求並未得到馬具體回應,要求在王金平簽署書面承諾之前,應堅守議場,絕不退出。 民調指學運「人氣大跌」 然而,公民團體卻拿出一份民調,直指王金平出面表態之後,支持學生佔領議場的民調直落「人氣大跌」,而聚集在青島東路、濟南路靜坐支持的民眾人數也愈來愈少;原本支持反服貿運動的藝文界人士也紛紛出面呼籲學運應退場,提議學生應該趁現在「光榮退場」。 輿論轉向的壓力下,迫使「議場派」學生妥協,轉而開始討論何時退場、如何退場、下一步該如何凝聚公民力量,持續監督服貿協議。 經過冗長討論,決策小組終於昨天下午拍板,於周五立法院會前撤出議場,讓兩岸協議監督條例有機會付委;並定調「退場」是為了擴大成遍地開花的運動,強調整個社會已成為全民的議場。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