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新聞網海外版-加西版(溫哥華) - Canada Vancouver Chinese Newspaper
 
 
圖片
內地旅客逐年增加,星光大道(圖)等熱門景點及尖沙嘴等旺區經常擠得水泄不通。人大委員長張德江昨日在港區人大代表的小組討論中,主動要求港澳辦及旅遊局研究香港接待旅客的容量。(鄧宗弘攝)
放大
 
批發及零售界立法會議員方剛(前左三)、旅遊界議員姚思榮(右三)、航運及交通界易志明(右二)及飲食界張宇人(前左二)等4個功能界別的立法會議員,昨與政務司長林鄭月娥會面,討論自由行問題。方剛在會後稱,已向林鄭反映對「驅蝗行動」的關注,擔心影響香港國際聲譽。 (郭慶輝攝)
放大
 

其他新聞
譚惠珠:人代明報「協作」寫國情
明報聲明
李嘉誠:港被寵壞民粹升騰
普選未表態 「85歲為17歲定義很危險」
「香港為基地 絕不遷冊」
[顯示全部題目]

[昔日明報]

 
港聞
 張促港澳辦研港旅遊承受力
學者:中央處理本土事 衝擊一國兩制

【明報專訊】香港一小撮市民發起「驅蝗行動」,全國人大委員長、中央港澳工作協調小組組長張德江昨在會見港區全國人代時,主動回應香港未能承載大批內地旅客、港人感不滿的問題。張德江將「驅蝗」說成「滅蝗」,批評部分港人言論帶「污衊性」、「有失香港市民的風範」,要求港澳辦主任王光亞牽頭,責成港澳辦和國家旅遊局,研究香港旅客承受力問題。

有學者認為,香港的旅客接待力屬本土事務,交給中央處理,或會對一國兩制及高度自治帶來衝擊。

張:部分港人言論帶「污衊」

張德江昨日出席港區人代小組會議,其中港區人代盧瑞安在中段發言,建議內地加強對旅客的文明教育,如出外旅遊不要破壞文物等,又建議香港加強接待旅客能力等。

張德江本應在代表發言後才整體回應,但他卻突然發言,指香港未能承載大批內地旅客,和部分港人感到不滿,是發展中必然會產生的問題,但不應用情緒化的方式表達。

張德江說,總理《工作報告》也有提到,內地每年出境旅客有9300多萬人,他亦想內地旅客出境後能有正面形象,認為內地旅客影響香港民生。

點名王光亞牽頭研究

有港區人代更引述張德江指出,內地旅客在地鐵吃東西是不對的。張德江認為,這方面工作要「好事做好、好上加好」,他要求港澳辦主任王光亞牽頭,責成港澳辦和國家旅遊局研究香港旅客承受力問題。

全國政協常委唐英年同意要處理旅遊供求失衡問題,但希望不要過於急躁、太鹵莽設關卡,限制內地自由行來港,中央應檢討自由行。

商經局:推特色遊吸高增值客

商務及經濟發展局表示,港府已全面評估香港承受及接待旅客的能力,根據評估報告的建議,提升接待能力,可透過發展具特色的旅遊設施群,吸引高增值客群來港,並加強宣傳推廣不同旅遊景點,以減輕傳統旺區的擠塞。發言人稱,港府會繼續與內地保持緊密溝通,就「個人遊」計劃的實施情G及未來路向定期交流。

理大社會政策研究中心主任鍾劍華指出,香港的旅客接待力屬本土事務,令人質疑為何特區政府放軟手腳,交給中央處理,放棄處理問題的主導權,擔心開了壞先例,或會對一國兩制及高度自治帶來衝擊。他又指不管日後港澳辦得出結論如何,都會削弱特區政府威信,甚至加劇中港矛盾。

譚凱邦:港人激烈因忍無可忍

人口政策關注組召集人譚凱邦不認同港人有失風範,並指港人之所以採取激烈反抗手法,是由於過去多年港府均沒回應自由行過多對本港造成的問題,令港人忍無可忍。

時事評論員劉銳紹稱,上月《環球時報》社論認為不應限制訪港旅客人數,張德江的說法「狠狠摑了《環時》一巴」。他指中央無開放所有省市作自由行,變相限制來港旅客人數,中央的自由行政策一直沒變,就是透過自由行扶助香港經濟,但其他省市旅客前往深圳,再申請來港,令人數超出預期,自然要有所調節,與港府早前的評估不存在衝突。

明報記者

 
 
今日相關新聞
張促港澳辦研港旅遊承受力
指自由行令市民不便 李嘉誠促政府檢討
新華社﹕港連鎖店手機貴過內地網
[顯示全部題目]

 
廣告 advertisement
 
 
廣告 advertisement
 
 
 
 
 
主頁 ,  聘請 , 招租 ,
商業招租  ,  出讓  ,  補習  , 
招生  ,  各類服務  ,  其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