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太史蛇d、紅燜蛇煲,中國人視蛇為秋冬滋補佳品,西方文化則因為《聖經》緣故,將蛇與魔鬼畫上等號。常言道:「難為正邪定分界」,人類萌生邪念,究竟是因為群妖亂舞?還是魔由心生?今回《語文同樂》換個角度,聽聽李碧華筆下的青蛇心底話,剖白蛇蠍真心腸。
李碧華的《青蛇》,改編自宋、元開始,以街頭說書方式流傳的「白蛇故事」。隨時代流轉,白蛇的形象也一直在變:由明末《警世通言》的誨淫誨盜故事及典型妖怪形象,變向《義妖傳》中深諳道德的「義妖」。而李碧華的《青蛇》,則大膽把原來故事的配角——青蛇小青——改為主角,內容及敘述角度均有別於從前版本,一新讀者耳目。而徐克導演、李碧華編劇的同名電影《青蛇》,亦於出版的同年上演。
不論電影還是小說,同樣以青蛇的視角探討人類的情感,並且對人間價值觀提出疑問。例如小青初入塵世,不知「男人」為何物,小說借白素貞之口這樣解說:「那是一種——叫女人傷心的同類。」;又例如青白二蛇中計吃下了呂洞賓的七情六慾仙丸,小青「企圖把那小湯圓給弄出來,誰知它就像人間的是非,入了肺腑,有力難拔,再也弄不出來了」。妖精之言,說者無心,但絕對可以造就讀者有意的效果,透過文字把既定的觀念陌生化,重新喚起對人類的反思。的確!生而為人的許仙對白素貞的信心動搖,小青卻往往能直面情感,叩問情是何物。如此真摰的問題,居然要由世人眼中的蛇妖提出,何其諷刺!
借蛇妖之口諷刺人的情感
小青在《青蛇》中是無邪的,反觀自詡人間正道的法海和尚,過分執著降魔服妖,結果錯殺無辜平民,罪孽深重;飽讀聖賢書的許仙,卻用情不專,在危難關頭懦弱無能。人妖難分,亦正亦邪,到底不仁不義的是人還是妖?大概《青蛇》能給予我們一點ㄔ隉C
電影版《青蛇》以女性情感世界中的愛恨情慾為重點。結局中,白素貞為愛犧牲;小青把逃避責任的懦夫許仙了結後,故事便曲終人散。原著小說的情節與電影的改編相去不遠,不過,小說明顯地在後半部分有著更多關於政治問題的延伸與演繹。小說中,白素貞不但沒有死去,她的兒子更投胎成為紅衛兵。小青、素貞之「青白」,遙遙相對日後紅嬪L之血紅。青紅皂白,顛覆了白蛇故事的傳統套路,更以尖辛的筆觸鞭撻近代中國的歷史。
既然人間正邪難分,同學在判斷是非黑白時,亦不要一本通書讀到老,適時像《青蛇》般,對歷史、世事作獨立思考,說不定會發掘更多真相。
■參考資料:
1. 李碧華:《青蛇》(香港:皇冠出版社,1993年)。
2. 徐克導演;王祖賢、張曼玉、趙文卓主演:《青蛇》(1993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