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新聞網海外版-加西版(溫哥華) - Canada Vancouver Chinese Newspaper
 
 
圖片
嶺南大學校長鄭國漢(中)昨帶領其他教職員表演太極,鼓勵大家多做運動。左起為嶺大協理副校長(學生事務)李雄溪、協理副校長(學術素質保證與國際事務)樂美德、鄭國漢、副校長施雅德,以及協理副校長(學術)兼教務長陳清僑。(陳淑安攝)
放大
 

其他新聞
論文數量排名 科大商院亞太第一
時事通識教材
好讀中文:既非天才 唯有堅持
搶救卷二﹕〈哪處的煙火最燦爛〉
字樂無窮﹕責任
[顯示全部題目]

[昔日明報]

 
港聞
 嶺大校長憶偷渡 勉學生自強

【明報專訊】生於內地貧困農村家庭,童年時偷渡來港的嶺南大學校長鄭國漢說,初來港時生活刻苦,與家人蝸居由廚房改裝而成的茤苤A曾穿膠花、做搬運和地盤工等幫補家計,逆境令他發奮求學,考獲獎學金,踏上今天的學者路。他盼以自身經歷勉勵年輕人勤力奮鬥,「每個時代都會進步,不是要後生仔再過一次艱苦生活,但他們要明白成功非僥倖,人生有不同階段,每個階段都是起點,要有目標,努力朝目標進發」。

上任校長半年的鄭國漢昨與傳媒茶敘,談及年少時的經歷。他小時候與母親及妹妹居於潮州,父親早年遷港。1962年,鄭父安排家人偷渡來港,當時鄭國漢9歲,先乘船到澳門,再轉船來港,「第一次搭漁船,嘔足1日」。在港上岸後,他因上錯車而與母親和妹妹失散,不諳廣東話的他無法與「蛇頭」溝通,臨急生智,寫下父親的名字及地址,終與家人團聚。

上岸即失散 臨急生智解困

來港初時,一家四口在黃大仙東頭h附近租房,「個單位由廚房改建,仲間開分租畀兩戶人」。鄭母當年在紗廠當女工,日做12小時才掙得3元,鄭父則做地盤泥工,一家總月入僅約200元,生活拮据。

曾搬汽水剪線頭補家計

為幫補家計,鄭國漢讀小學時,放暑假會為時裝配塑膠花、塗繪玩偶,以及在製衣廠剪線頭等掙錢;升讀中學後,鄭更做體力勞動,甚至危險的工作,包括在屈臣氏做搬運工人,「每次要搬起一盆汽水,24支玻璃樽」,還做過清潔工人,「在高樓大廈的棚架上抹窗,試過被墜落的竹擊中膝頭」。鄭國漢確信知識改變命運,一直努力讀書,升中入學試憑優異成績,考獲政府獎學金入讀拔萃男書院,「當時3萬個考生,考頭150名先有獎學金」。

3萬考生 考首150名獲獎學金

現今大學生常被指驕生慣養,鄭國漢認為每個年代都不同,不會要求下一代再過一次「到教會學校領取營養餐,住徙置區」的刻苦日子,但希望年輕人明白「成功需苦幹」,付出努力才會成功。

 
 
今日相關新聞
嶺大校長憶偷渡 勉學生自強
稱與學生會關係正面
[顯示全部題目]

 
廣告 advertisement
 
 
廣告 advertisement
 
 
 
 
 
主頁 ,  聘請 , 招租 ,
商業招租  ,  出讓  ,  補習  , 
招生  ,  各類服務  ,  其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