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欄目簡介:每期探討中華文化的專題故事,知識與趣味並重
「蹴鞠」是古代足球,相傳最早在黃帝時期已經出現,至唐代大盛。不同朝代,「蹴鞠」玩法不一,有對抗性比賽,也有純粹娛樂打發時間的消閒功能,踢法並不單一。
首現於古中國
2004年,國際足協(FIFA)確認足球運動起源於中國。中國古時的足球是指「鞠」(又稱「毛丸」),「蹴」則指踢,「蹴鞠」即踢球的意思。據說蹴鞠早於黃帝時代已有,漢朝劉向《別錄》謂:「蹴鞠者,傳言黃帝所作,或曰起戰國之時。」現代足球屬於運動,但蹴鞠不然。香港浸會大學歷史系導師范永聰博士說:「蹴鞠在古時有軍事功能,不是純粹運動競技。」蹴鞠在漢、唐時候興盛,玩法也因不同朝代而有改變,究竟在古代,蹴鞠有何玩法?
【漢代﹕軍事訓練】
比賽形式:不設龍門,設6個籃,將鞠踢進籃內為勝
東漢李尤《鞠城銘》對漢蹴鞠的比賽形式、場地設計有詳細描寫:「圓鞠方牆,倣象陰陽;法月衡對,二六相當;建長立平,其例有常……」意即球是圓的,場地則是正方,仿中國的陰陽觀念;球場兩邊相對,雙方各派6名球員上陣;隊中有隊長(建長),有裁判(立平),要按比賽規則執法。
圖中可見,漢代玩蹴鞠,沒有龍門,反而是置6個籃,籃前站有「守籃員」,球員在場內將鞠踢進籃內為勝。在漢代,蹴鞠除了是運動,也是軍事訓練,用作振奮士氣,例如《史記.衛將軍驃騎列傳》中就記載漢代名將霍去病曾以蹴鞠比賽振奮士氣。
【唐代﹕比賽多樣】
比賽形式:設龍門,踢球進龍門為勝;亦設控球比賽等
蹴鞠在唐大盛,比漢更甚。比賽開始兩邊各設一球門,球員互相攻門,和現代足球比賽方式接近。同中有異,現代足球只需將球踢進球門,唐蹴鞠的得勝方式更多樣。除攻門分勝負外,還有各種比賽形式,例如同時間內場地上可以有2至10名球員一起控球,比較控球技巧,最好的為勝;球員將球踢得高為勝,稱為「趯鞠」;場地中間只設一個球門,一隊踢球過球門、另一隊的「球頭」(相當於現今「前鋒」)要接球,然後再踢回去等不同玩法!
【宋代﹕偏向演藝】
比賽形式:設球門的叫「築球」,球門置於場中,左右各7至16人。不設球門的叫「白打」,主要是以踢球是否到位及是否合乎規定來計算勝負
宋代的蹴鞠有兩種模式,「築球」的玩法和現代足球較似,「白打」則與現代的花式足球相似。
有球會球星 宋以後蹴鞠沒落
現代足球運動中,球迷們的眼睛離不開一眾球星及所屬球會,原來早於宋代已有類似球會的組織和球星。據南宋文學家周密《武林舊事》記載,宋代有不少著名的「球頭」,包括北宋開封城的蘇述、孟孫,以及南宋臨安城的陸寶、張俊等。
宋代也有「球會」,稱為「圓社」,負責蹴鞠活動的比賽組織和宣傳推廣。此類組織的成立亦象徵蹴鞠表演商業化,與之後走向衰落不無關係,范博士表示:「蹴鞠淪為演藝性質,而宋代又重文輕武,大眾覺得勤有功戲無益,不應沉迷(蹴鞠)。」
宋代以後,蹴鞠雖仍流行,但卻被視為喪志之玩物,明太祖曾禁止蹴鞠,清朝更全面禁止蹴鞠,於是蹴鞠慢慢沒落。范博士慨嘆:「其實中國人懂得玩樂,卻總認為『玩物喪志』,不上心又不加以發展,令蹴鞠式微。」
【思考站】
1. 蹴鞠在古時有什麼功能及意義?當中哪些與現代足球相同?
2. 你認為古今中國人對競技運動的看法有什麼異同?
3. 中國人認為玩物喪志,你認同嗎?以蹴鞠為例,說一說你的看法。
【知多齱R日本的蹴鞠】
蹴鞠於唐代時傳入日本,至今仍有人於新年時表演。日本於1930年創立「蹴鞠保存會」,主要是研究和保護蹴鞠的競賽儀式、技法,以至鞠的製作等。
文:大海、Virginea
圖:、、、受訪者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