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本港著名導演龍剛,1970年代憑探討妓女問題的電影《應召女郎》,榮獲第19屆亞洲影展最佳導演。1982年定居美國、現年八旬的他,由衷感激導演生涯一直得到邵逸夫提攜,又形容對方是「香港電影之父」,值得各界尊重推崇,「我希望鰜蚺@再感謝六叔,香港電影興盛係由佢開始,無佢就唔會有今日發展,所以M家做電影麉廔唔好唔記得佢」。 感激六叔提攜 籲後輩勿忘他 龍剛原名龍幹耀,1934年出生,父親是粵劇男花旦,自小立志當演員和導演,中學畢業後到股票行工作,機緣巧合認識粵語片著名導演周詩祿,獲介紹於1950年代末加入邵氏訓練班學藝,並追隨周學習拍攝電影,繼而成為導演,1970年代憑探討妓女問題的電影《應召女郎》,榮獲第19屆亞洲影展最佳導演,其他名作包括《英雄本色》、《飛女正傳》等。 龍剛在邵逸夫去世當晚接受本報越洋電話訪問,他稱當日從互聯網得悉六叔離世,形容當刻「feel very bad」(非常痛心)。龍剛在電話中多次哽咽飲泣,他說過去導演生涯受過六叔不少恩惠,形容彼此是「好特殊黈v徒關係」,「想當年我可以參加亞洲影展,若果唔係邵氏鴾H,絕對連參賽門檻都入唔到」。 「兩三年前六叔情G已好唔穩定」 近年甚少返港的龍剛透露,兩三年前回港出席香港電影資料館主辦的「龍剛逆流動力」回顧展時,已有意拜候六叔,惟其家人向他說六叔情G已「好唔穩定」,最終二人緣慳一面,「一直好想親口多謝佢,M家成為龍剛一個遺憾」。由於龍剛近年左腳行動不便,故如今只能託友人買一個特大花圈以表心意。 明報記者 余瑋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