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新聞網海外版-加西版(溫哥華) - Canada Vancouver Chinese Newspaper
 
 
圖片
《明報》中國組助理採訪主任林迎表示,記者的附加值(added value)在於取得網絡消息後再分析。
放大
 
陳莊生
放大
 
陳嘉欣
放大
 

其他新聞
備戰文憑﹕蒲葦老師 閱讀卷猜作者心思
備戰文憑﹕文言文通假字 愈弱愈常考
應試貼士﹕操試題 勿忘研究答案
中英解毒﹕短暫性服務
回看也斯﹕也斯與香港
[顯示全部題目]

[昔日明報]

 
港聞
 採訪工作坊:網上找線索採訪求證

【明報專訊】《明報》中國組助理採訪主任林迎與校記講解「互聯網上的中國新聞」,告訴校記內地人喜歡看什麼都有的網站,中國互聯網有四大門戶網站,包括網易、新浪、搜狐和騰訊,各網站的新聞大同小異,所以門戶網站可算是「消息齊聚,內容雷同」,例如2013年12月29日各門戶網站都以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到包子舖進餐為頭條。林迎表示:「除了門戶網站,中國組記者也會看一些傳統新聞網站,例如南都網、環球網等。」比較各個網站,可以找出它們的焦點和取態,如環球網較關注國際新聞。

瀏覽微博門戶網站

此外,社交及通訊網站興起,微博、微信、facebook、Twitter都是取得新聞資訊的渠道,林迎指出:「它們的特點是信息繁雜、冗餘,多親身經歷,亦容易傳播謠言。」她分享篩選和辨別社交網站資訊的過程,以習近平到包子館為例,需不停從多個微博博文找線索查證,以及取得更多資訊,如包子館的名稱、習近平在包子館坐的位置等,「每人講一句,才能組成整件事」。社交網站亦造就一些「意見領袖」,這些「意見領袖」轉發信息的影響力比一般人大,「例如北角發生三級火,你轉發可能只得幾百個朋友看到,但(內地藝術家)艾未未轉發則有20幾萬人看到」。

林迎認為,普通網站、社交網站和傳統採訪能互為補充,缺一不可。網站新聞興起,令新聞機構能更快地接收更多資訊。至於傳統採訪,林迎認為是記者獲得獨家新聞的最有效途徑,也是求證網站消息真偽的利器。

■校記感想

˙陳莊生

彩虹h天主教英文中學(中四)

之前以為所有中國新聞都要親身採訪,參加工作坊後才知道網絡如此重要,也明白到在網站得到資訊後,必須作出篩選和判斷。

˙陳嘉欣

仁濟醫院靚次伯紀念中學(中四)

知道從不同網站可找到看一件事的不同視角,記者不可盲目照抄,得到資料後,還需求證,如打電話、問身邊朋友、找到發出資訊的用戶等。我有興趣在香港從事中國新聞的工作,覺得箝制比內地少,可得到更多真相。

 
 
今日相關新聞
第17屆校園記者﹕校記遊明報 睇報紙出世
採訪工作坊:網上找線索採訪求證
攝影工作坊:要「預知未來」識走位
[顯示全部題目]

 
廣告 advertisement
 
 
 
 
廣告 advertisement
 
 
 
主頁 ,  聘請 , 招租 ,
商業招租  ,  出讓  ,  補習  , 
招生  ,  各類服務  ,  其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