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新聞網海外版-加西版(溫哥華) - Canada Vancouver Chinese Newspaper
 
 
圖片
2013年10月24日,工聯會發起工人遊行,反對輸入外勞。
放大
 
護理員工資不高,又屬厭惡工種,本地勞工不感興趣。香港安老服務協會主席陳志育指出,目前整個業界的空缺率高達三至四成,人手短缺逾5000人;而前線護理人員的平均年齡高逾50歲,憂影響服務質素。
放大
 

其他新聞
新聞定格﹕他國政策 港能否借鏡?
輸入外勞政策
IES指引﹕探究人口政策 須熟背景資料
時事議題﹕東江供水 難長靠?
港人浪費食水嚴重
[顯示全部題目]

[昔日明報]

 
港聞
 輸入外勞爭議

【明報專訊】人口政策諮詢文件引起最大爭議的是建議輸入外勞。目前建造、零售、飲食及護理服務等低技術行業最缺人,商界普遍歡迎輸入外勞,勞工界則堅持反對。

從工人的角度而言,人手短缺、競爭增加正是加薪、吸引新人入行的誘因,擔憂外勞會搶走本地工人飯碗或壓低工資。勞工界立法會議員李卓人批評諮詢文件是「以商為本」,只為增加商界勞動人口,促政府優先鼓勵本地青年及婦女就業、製造「上流」機會,以及增加託兒服務。

政務司長林鄭月娥強調,部分行業若長期無法聘得足夠人手,便可以檢視是否需要輸入外勞,但前提是不影響本地工人的就業機會及薪酬等。《明報》社評認為,目前香港一些「3D」行業——Dirty(髒)、Difficult(難)、Dangerous(險)——長期人手不足,值得研究借助外勞,例如護理員和建築工人。港大學者周永新認為安老院舍確人手不足,但輸入外勞須設定年期(3至5年)及人手上限,並考慮勞工在港期間的食宿配套,免衍生其他問題。

◆個案︰零售業

身兼人口政策督導委員會商界委員的零售管理協會主席麥瑞琼表示,過去兩年零售業空缺率維持8.8%至11%,逾1.3萬個職位待聘。她認為人手與待遇是「雞與雞蛋」的關係,需要引入外勞解決短期需要。

工聯會職訓就業委員會主任唐賡堯和香港百貨商業僱員總會理事長鄧祥勝撰文指出,2002至2012年間,零售業就業人口由21萬升至26萬,升幅達23%,反映非缺乏新人入行而致人手短缺,真正原因是工資長期偏低,2012年工資中位數僅10,300元,與香港整體中位數12,800元相差20%。兩人亦憂慮,零售業是年輕人相對願意加入的行業,一旦輸入外勞,不知哪行業能吸納青年勞動力。

 
 
今日相關新聞
新聞定格﹕人口政策建議
輸入外勞爭議
如何鼓勵生育?
如何創造友待長者生活環境?
[顯示全部題目]

 
廣告 advertisement
 
 

 
 
廣告 advertisement
2017地產展望 2017理財特刊1&2 健康生活181
 
 
 
主頁 ,  聘請 , 招租 ,
商業招租  ,  出讓  ,  補習  , 
招生  ,  各類服務  ,  其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