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動中梵交往 有讚有彈
【明報專訊】教宗方濟各任內一直有改善中梵關係的意向,主張與北京開闢接觸途徑,包括簽署被視為最接近正式建交的《中梵雙方關於主教任命的臨時性協議》(中梵協議),惟他始終未圓訪問中國大陸的心願。中國官方、民間及宗教界至昨晚尚未公開回應方濟各死訊。曾獲教宗方濟各邀請加入梵蒂岡特別委員會的新加坡前外長楊榮文向本報說,中梵關係在方濟各生前穩定改進,雙方透過主教任命協議經實踐中建立信任,參考梵蒂岡與越南經驗,下個標誌是梵蒂岡能否在華設代辦。意媒3年前已曾報道教廷有意將常駐辦事處從香港遷到北京,梵蒂岡去年再有類似說法。
楊榮文:可參考越南經驗
香港教區榮休主教湯漢樞機在自傳憶述,方濟各獲選教宗前已對中國有興趣,常向華裔耶穌會神父詢問中國的事,並希望訪華。方濟各上任後也屢表訪問中國大陸的意願,去年明言希望到訪上海佘山進教之佑聖母大殿。惟因梵蒂岡跟台北而非北京建交,從未有教宗到過中國大陸,教宗僅有訪港也是英殖時期的保祿六世1970年短暫停留,到回歸後,若望保祿二世1999年曾傳出打算訪港,但北京表態不適宜後無下文。
北京1957年成立中國天主教愛國會,管理大陸的天主教徒,並阻止教廷干涉大陸教務,包括任命主教。北京在方濟各當選時表明對梵蒂岡的兩大原則:斷絕與台灣關係、不要干涉中國內政。2018年9月,梵蒂岡跟北京簽署中梵協議,彼此承認雙方任命的主教,被指是雙邊關係大突破。中梵協議至今兩度延長,楊榮文指中梵關係改善始於本篤十六世致函中國教會,始終圍繞任命主教問題,並非攸關政治或台灣,「這是長久過程,需要耐心及逐步重建信任」。他形容方濟各對華態度承襲耶穌會傳統,採取長遠而非短視的看法,一直推動更理解中國,「要走入嘗試傳教的群眾,而不能只對群眾空講」。
質疑者轟冷待人權爭議
然而,一些評論質疑方濟各冷淡對待有關香港、新疆等的人權爭議。香港教區榮休主教陳日君樞機2020年曾到梵蒂岡求見方濟各不果,到2023年才獲私人接見。外界也有聲音批評中梵協議簽訂以來中梵關係幾無改善,反加重損害中國人的宗教自由,尤其是質疑中國大陸的主教人選實際上是由北京政府提名、教宗任命。方濟各曾就續簽中梵協議回應外界質疑道:「當你面臨被封鎖的狀况,就需要尋找可能的出路,不是最理想的出路,但還是出路。」
明報記者
(教宗逝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