區會會見市民計劃 將增街站接收意見
【明報專訊】《區議員履職監察指引》規定全體區議員參與「會見市民計劃」,民青局長麥美娟昨日表示各區市民反應有差異,將增設「流動會客室」,要求區議員輪流擺街站見市民,增加接觸市民的機會。對於為何沒有將區議員工作報告上載網站,麥美娟解釋「區議會文件」及「區議員文件」安排有別,後者一向要求市民親身查閱,並強調今屆區議員工作透明度是「歷屆之最」。
毋須專程到會面地點 麥美娟稱街站方便市民
各區「會見市民計劃」每星期舉行一次,當區區議員輪流當值,通常在區議會辦事處或社區會堂進行。根據多名區議員工作報告,不少議員去年透過計劃僅會見數名市民,個別議員甚至從未會見市民。民青局長麥美娟昨承認並非每區都有市民參與計劃,有居民反映不想「山長水遠」到會見地點。她表示,將改良計劃在各區設「流動會客室」,由當區區議員輪流擺街站聽取市民意見,稱灣仔及黃大仙區議員已有類似做法,具體安排按區情而定。「希望不單是市民可以到社區會堂參加『會見市民計劃』找區議員,區議員在街上做街站,讓市民更容易接觸區議員。」
灣仔區議員劉珮珊表示,「會見市民計劃」有一定局限,例如每次會見環節兩小時,居民未必有空閒時間「特登在那兩小時上來」。她說,灣仔區議員自發舉行的「社區會客室」反應踴躍,市民路經街站就能直接表達意見,料新措施能方便市民接觸區議員。她稱當局早前已簡介安排,原有「會見市民計劃」將繼續,新設的「流動會客室」在灣仔區暫定每月一次。
區議員報告未放網上 麥:今屆透明度歷屆之最
區議員工作報告前日起開放予公眾查閱,惟不准拍攝文件及需付費複印。麥美娟昨回應安排,稱區議會文件如會議議程會上載網站,但區議員資料安排一向有別,例如議辦申報開支文件,公眾須親身登記查閱。她又說,今屆首次要求區議員透過工作報告交代議會工作、接觸市民數字等,形容是「史無前例」,工作透明度是「歷屆之最」。
對於區議員處理的個案數字差異大,麥美娟認為各區區情、時間、個案種類都有影響。她舉例,若有屋苑大維修或有大問題,便會有大量居民求助,個案便會增加,反觀若議辦位處鄉郊,人口密度低自然較少個案。她又說,私樓居民甚少向區議員求助,不過一旦求助,個案通常十分複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