漁署AI監察山火 小火頭無所遁形
【明報專訊】每年年尾年初山火頻發,以往漁護署會派人24小時當值人眼監察。為加快偵測山火,11個郊野公園瞭望台將安裝新的智能山火監察器,其採用紅外線熱成像、影像分析和人工智探測溫度光度,實時監察半徑約5至8公里範圍內山火。漁護署郊野公園主任李英銘稱,安裝後能覆蓋郊野公園主要及重要的林地及相關的自然生境,加入人工智能可助更準確偵測山火。
郊園11瞭望台裝監測器
漁護署表示,2017年起已在大欖郊野公園田夫仔山火瞭望台試裝山火監測器並發現12宗山火,現將在9個郊野公園內共11個瞭望台安裝新的智能山火監察器,其中大欖郊野公園田夫仔及八鄉山火瞭望台、西貢西郊野公園海下山火瞭望台和馬鞍山郊野公園黃竹洋山火瞭望台已完成安裝,預計餘下7個明年4月完成。
監察器發現山火後會即時向山火控制中心發出警報,電腦傳送實時影像及顯示山火位置,以助部署山火隊趕赴現場。新監察器獲創新科技及工業局的科技統籌計劃資助約886萬元,撥款將用於監察器系統及使用系統觀察的山火控制中心控制台。
可發現兩米乘兩米火頭
李英銘稱,以往監察山火靠有經驗的山火隊員判斷,需24小時當值,每次都要長途跋涉走上山頂瞭望台監察,利用科技便毋須派隊員24小時監察,亦可更快辨別山火,探測熱源可發現約兩米乘兩米內的火頭。
李英銘介紹,舊系統主要監測紅外線,輪船煙囪、飛機反光都會「有反應」,後來改進研發,加入人工智能會令偵測效果更為精準。漁護署防火主任周有誠說,舊系統鏡頭360度自轉一圈偵測約需15分鐘,新系統鏡頭除較清晰及更敏感,自轉一圈僅需約4至5分鐘。
近年山火數字一直下跌,過去10年平均每年有約20多宗的山火,漁護署數據顯示近5年受山火影響的面積,亦錄得整體下跌,由2020年的906公頃跌至去年的218公頃。下周是清明節,李英銘提醒本港大部分山火都是人為,掃墓時節尤其容易遺下火種,呼籲市民多用化寶桶燃燒香燭冥鏹,確保火種熄滅才離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