備戰文憑:熟讀12篇章 靈活運用答題框架
【明報專訊】就2025年文憑試中文科卷一甲部指定篇章有何熱門考核推測時,2020年DSE狀元黃摯毅再三表明不採信「貼題」一說法,並提出三個有力的論點:一、試題有「翻炒」的機會;二、甲部多考核文言篇章中使用過的寫作手法及其效果,若能熟習這些寫作手法的答題框架,對作答乙部的課外篇章題亦有裨益;三、有坊間補習老師為學生「貼題」至考核哪幾個文言字詞的做法十分危險,因指定篇章的文言字詞即使在甲部沒有考核,亦有機會在乙部的課外文言篇章出現。
■Profile
2020年DSE狀元黃摯毅
《狀元摘星術──深入拆解DSE中文科指定篇章(2025年最新修訂版)》作者;擔任DSE中文和生物科私補教師超過6年;美國神經科學學會(香港分支)創始人之一;於香港中文大學就讀期間與香港青年協會合作開發高中STEM課程,課程受教育局認可,並被納入教師持續專業發展培訓中。●
12篇指定篇章共通點
香港考評局於2018年文憑試中文科卷一增設甲部試題,考核12篇文言經典,篇章涵蓋先秦諸子散文、漢魏唐宋散文及唐詩宋詞等,來自不同朝代的各式文體,分數佔卷一的百分之三十。
黃摯毅說12篇指定篇章皆圍繞儒家思想和道家哲學揀選,而考評局又主要考核儒家中「仁」(仁愛之心)、「義」(處事合宜、合理)、「禮」(相處要有禮、合符規範)、「智」(明辨是非)的精神和道家「順應自然」(尊重並遵循大自然規律)、「相對、齊一」(相對:世事沒有絕對的對與錯,要放下成見;齊一:所有事物都是互相依賴、靠着彼此存在)的哲理。由此推測,考核內容離不開以下幾點 :(圖表)
◆儒家概念
(1) 故事人物是否合乎仁∕義∕禮∕智的準則
(2) 故事人物的行為是否合乎仁∕義∕禮∕智的準則
◆道家哲理
(1) 文言篇章的中心思想與日常生活的扣連
(2) 文言篇章的中心思想與人生的扣連
■狀元溫習3策略
(1)甲部指定篇章出題有規律可言。首先,詞解每年必考,而且部分字詞更會出現在乙部的課外文言篇章,故比起譯文,字譯更為重要。
(2)背誦課文是成功的第一步(〈廉頗藺相如列傳〉除外,但亦要全面掌握這篇白話譯文)。熟背語錄、詞三首和詩三首,黃摯毅形容這是「基本」。
(3)考評局多以修辭及寫作手法出題(見附表),黃摯毅認為同學應熟記所有寫作手法及其好處,並特意提醒喜歡背「罐頭句」的同學,切勿只看某出版社或某補習社的「罐頭句」,應集各家之大成制定一套屬於自己的答題框架。
【近年DSE關於修辭及寫作手法試題】(表)
(2024.Q6):試根據〈岳陽樓記〉引文「而或長煙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躍金,靜影沉璧……」回答問題。
(i)「靜影沉璧」運用了哪種修辭手法?(1分)
(ii)這四字突顯了洞庭湖哪些特點?(1分)
(2022.Q4):〈魚我所欲也〉中,孟子從正反兩面講述「義」比「生」更重要。試加以說明。(3分)
(2022.Q6):(iii)《聲聲慢》一詞中,李清照看到鴻雁後勾起了什麼愁緒?為什麼?試加以說明。(4分)
(2021.Q6):根據〈逍遙遊〉(節錄)一文,莊子如何以樗樹為喻,抒發對人生的領悟?綜合相關內容說明之。(4分)
(2020.Q5):(ii)〈六國論〉中,作者藉「抱薪救火」說明什麼道理?試用自己的文句說明。(3分)
(2019.Q6):根據〈始得西山宴遊記〉,柳宗元在西山之巔看見的景物有什麼特別?試用自己的文句指出一項(2分)。為什麼有關景物可使他從「恆惴慄」的心情中解放出來?試略加說明。(3分)
(2018.Q8):(ii)《青玉案》一詞中,辛棄疾抒述了什麼情感?他怎樣抒述?綜合全文分析說明之。(4分)
文‧鍾美㼆
圖‧受訪者提供
(本網發表的文章若提出批評,旨在指出相關制度、政策或措施存在錯誤或缺點,目的是促使矯正或消除這些錯誤或缺點,循合法途徑予以改善,絕無意圖煽動他人對政府或其他社群產生憎恨、不滿或敵意。)
[星笈中文 第15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