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5.02.10
    星期一

拆題教室:香港電競發展

[2025.02.10] 發表
中國香港電競總會創會會長楊全盛2017年在荔枝角商場開辦電競主題酒吧,現場設虛擬實境(VR)體驗高爾夫球。

【明報專訊】■新聞撮要

【資料1】中國香港電競總會創會會長楊全盛透露,原計劃在新加坡或澳門舉行的一項國際級大型電競賽事總決賽,主辦方正申請首度移師香港舉辦,預料最快2025年底在啟德體藝館上演,一連數天賽事能容納數萬觀眾入場。

旅發局2017年曾舉辦首屆「香港電競音樂節」,楊全盛表示當時單是入場觀眾,3天活動已有數萬人參與,加上安排「英雄聯盟」前冠軍選手參加邀請賽,據他了解網上觀賽人數逾700萬,反映本港舉辦電競賽極具潛力。他指出部分主辦方早前有意來港籌辦賽事,惟會展、紅館及亞博館等場地均爆滿,無法預約容納1萬人的室內場館,相信體育園落成後,本港有條件舉辦更多相關賽事。

政府於2018年《財政預算案》提出撥款1億元發展電競,楊全盛形容撥款有成效,投放時機卻欠佳。據總會統計,撥款前本港僅有10多間電競公司,翌年大增至約90間,同年不同規模活動近200個;惟好景不常,本港2020年起受新冠疫情衝擊,電競公司數目曾跌至個位數,猶如「啟動引擎仍未走順之際,倒了一杯水把火淋熄」。他說,業界並非期望政府長期資助,現階段應主動引入頂級賽事「省靚招牌」,長遠吸引更多主辦方落戶,料足以再次「催化」投資者建構本港電競生態圈。

不少家長對電競作為運動項目仍有保留,楊全盛則認為電競已逐步發展成「虛擬運動」,同樣對參與者的體能及身體協調有要求。他又說,現時電競與傳統運動屬「互補」而非互相競爭關係,當奧運和美國職業籃球聯賽等傳統運動觀眾老齡化,相關主辦方有透過舉辦電競賽吸引年輕觀眾;而賽車、高爾夫球等參與門檻及成本較高的項目,有部分選手亦先在電競賽事有優秀表現,繼而獲發掘及參與該等體育賽事的機會。

【資料2】本地遊戲公司天明娛樂2016年成立,2024年推出即時戰略遊戲《阿佩隆》。遊戲中,玩家模擬上帝完成各種任務,亦設玩家對戰。公司聯合創辦人兼行政總裁鄭天進指出,遊戲結合人工智能、區塊鏈、電競等元素,如玩家在過程中能購買NFT和虛擬貨幣等。遊戲現時全球有逾10萬名玩家。「經常說西方市場感染香港,能否調轉呢?我覺得是可以的——香港遊戲是可以產生到一些有趣的故事,想像力再闊點,不用每次都賣西遊記或古惑仔。」鄭天進計劃未來繼續優化遊戲品牌,同時研發附屬遊戲擴展客群,盼更多港人留意本地產業。

■拆題思考

資料

【1】旅發局2017年曾舉辦首屆「香港電競音樂節」,當時單是入場觀眾,3天活動已有數萬人參與;早前部分主辦方有意來港籌辦電競賽事,惟會展、紅館及亞博館等場地均爆滿,無法預約容納1萬人的室內場館。

相關主題

文化創新與反思

模擬試題

根據資料,如何反映本港舉辦電競賽極具潛力?(3分)

參考資料,啟德體育園成立前,在港舉辦電競賽有何困難?(3分)

【2】政府於2018年《財政預算案》提出撥款1億元發展電競,業界形容撥款有成效;電競已逐步發展成「虛擬運動」,同樣對參與者的體能及身體協調有要求。

文化創新與反思

資訊科技的發展特徵

「政府資助是最有利本港電競業發展的措施。」你同意嗎?參考資料及就你所知,解釋你的答案。(8分)

參考資料及就你所知,建構本港電競生態圈可能面對什麼機遇與挑戰?(4分)

【3】本地遊戲公司聯合創辦人兼行政總裁鄭天進指出遊戲結合人工智能、區塊鏈、電競等元素。

文化創新與反思

全球新科技發展概略

人工智能發展如何有利文化創新?參考資料及就你所知,解釋你的答案。(4分)

「香港中西文化交融,有利香港文創業界發展。」資料及就你所知,解釋此項說法。(6分)

(本網發表的作品若提出批評,旨在指出相關制度、政策或措施存在錯誤或缺點,目的是促使矯正或消除這些錯誤或缺點,循合法途徑予以改善,絕無意圖煽動他人對政府或其他社群產生憎恨、不滿或敵意。)

[智學公民 第113期]

更多教育
關鍵詞卡
【明報專訊】■城鄉差距 Rural-urban divide 改革開放初期,中國優先發展沿海城市,使城鄉發展步伐不一致,內地城市及農村... 詳情
識讀媒體:查核事實 查什麼?
【明報專訊】我們學習資訊素養的相關知識時,常聽到看網上資料及撰寫文章時要fact check(事實查核)。事實查核應怎樣做呢?瀏覽網上資訊,... 詳情
焦點新聞
【明報專訊】■卓孝業率隊赴泰盼救被拐港人 因應近期港人懷疑被誘騙到東南亞、遭禁錮從事非法工作,副保安局長卓孝業2025年1月率領警隊及... 詳情
趣學STEAM:考古初體驗
【明報專訊】今天的傳統文化習慣,與從前人們的生活模式、思考方式息息相關,「考古」讓我們「知今」的方法是科學。香港故宮文化博物館早前為配合「中... 詳情
趣學STEAM:沙堆掘「文物」 小心畫圖度尺
【明報專訊】挖掘文物是考古工作之一,歐陽文博(四年級,港澳信義會小學)和李以恪(二年級,培僑書院)在工作坊學習從挖掘文物中認識考古。以恪說:... 詳情

明報網站 · 版權所有 · 不得轉載
Copyright © 2021 mingpaocanad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Ming Pao Daily News A wholly owned subsidiary of Ming Pao Enterprise Corporation Ltd.
Vancouver Chinese Newspaper

5368 Parkwood Place, Richmond B.C. V6V 2N1 | Tel.: (604) 231-8998 | Fax: (604) 231-9881/9884 | Advertising Hotline Tel.: (604) 231-89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