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5.02.10
    星期一

趣學STEAM:沙堆掘「文物」 小心畫圖度尺

[2025.02.10] 發表
挖出文物後,要為它量度尺寸。(受訪者提供)
文博與以恪要在沙盤中找出被埋藏的「文物」(左圖),然後畫下文物的外貌(右圖)。(受訪者提供)
短嘴單柄水注(受訪者提供)

【明報專訊】挖掘文物是考古工作之一,歐陽文博(四年級,港澳信義會小學)和李以恪(二年級,培僑書院)在工作坊學習從挖掘文物中認識考古。以恪說:「覺得很有趣,最喜歡發掘物件、猜猜物件是什麼。」文博則說:「我喜歡動手做的過程。」從挖掘開始,之後是觀察、整理、分析、估算等步驟。

考古主要分兩大部分,第一是田野考察,在各個現場動手挖掘,找出文物;第二是研究分析,將挖出的文物移往實驗室,考古學家通過科技研究及分析文物,再做比對等,獲取更多資訊。

嘗試「田野考察」

文博與以恪在工作坊嘗試「田野考察」,他們獲分發畫掃、軟尺、畫紙、鉛筆、橡皮擦等工具,首先用畫掃輕掃沙盤內的沙,找出「文物」;然後畫下文物的外貌,並量度尺寸,作出初步判斷。

從沙堆挖掘「文物」的過程要萬分謹慎,動作非常輕柔,因為現實挖掘時,不知何時會找到文物,若不小心,可能會破壞文物。香港故宮文化博物館學習及參與經理胡沐雲(Athena)說:「文物挖掘出來、暴露於空氣的一刻,便受到不同程度、不可逆轉的傷害,所以考古學家一定要非常小心,不會隨便開展考古計劃。」原來長埋泥土的文物會因接觸到空氣而氧化,變得脆弱,需要小心處理。

■知多點

考古方法

「隨便開採、取出古物的行徑叫盜墓。」Athena打趣說。她指出「考古」要事前蒐集足夠資料,判斷一個地方是否可能埋藏文物,然後才展開具系統及規模的發掘。以下是考古界決定是否深入挖掘、判斷文物會否藏在泥土中的方式:

挖掘方式:「探方」

考古學家先劃出一個小小的正方形範圍(例如1米×1米),分析該範圍的泥土層,當發現泥土層橫跨許多年代,即較大機會藏有年代久遠的文物,有發掘價值;再蒐集資料,如查看古文獻,最終定下考古挖掘計劃。

「探方」是考古界在田野考察時使用的挖掘方式,將挖掘的範圍劃分成5米×5米的正方形單位,逐個單位挖掘。Athena說:「這方式主要是便於記錄及量度。」

科學考古法:碳14測定法

要知道文物所屬的年代,考古界會用「碳14測定法」來判斷。這方式是美國化學家李比(Willard F. Libby, 1908至1980年)於1947年提出,李比更因此獲得1960年諾貝爾化學獎。

「碳」這化學元素包含6個質子與6個中子,加起來是12,因此又稱「碳12」。「碳14」比碳12多兩個中子,屬放射性元素,會隨時間衰變愈來愈少,考古界從文物中檢測碳12及碳14的比例,推算文物被埋的時間,從而判斷文物所屬的年代。

■Steam知多點

四大文明與香港古物

人類文明最早出現於4個地區,分別是古埃及、古中國、古印度及美索不達米亞,四大文明均於長河流域出現:古埃及尼羅河;古中國黃河、長江;古印度恆河、印度河;美索不達米亞新月沃土。Athena補充:「中國作為四大文明古國之一,她最特別之處是唯一一個文明沒有中斷過的國家。」

從文明古國返回香港,這個彈丸之地也有許多古物。2014年,施工中的港鐵沙中線宋皇臺站發現文物,例如宋元時代的古井、陶瓷器等。現時宋皇臺站內有展櫃展示該批出土文物。據古蹟辦介紹,新增展品短嘴單柄水注為香港考古發掘中罕見。

■價值觀

尊重歷史

歷史是由過去人們生活的點滴累積,包含前人的生活經驗及智慧,尊重歷史,也是尊重人的表現。

文:鄭惠霞

圖:受訪者提供

(本網發表的作品若提出批評,旨在指出相關制度、政策或措施存在錯誤或缺點,目的是促使矯正或消除這些錯誤或缺點,循合法途徑予以改善,絕無意圖煽動他人對政府或其他社群產生憎恨、不滿或敵意。)

[常識學堂 第326期]

更多教育
新聞解碼:藥不能亂吃
【明報專訊】生病要吃藥醫治,但藥不能胡亂吃,應由醫生為病人診斷,並發出合適的藥物,這除了醫治疾病,也避免延誤治療和不良副作用。 ■新聞... 詳情
偵探M.A.D. 支票怎麼用
【明報專訊】支票是什麼? 金錢的形式多樣,除了實體硬幣和紙幣,還有支票。支票屬票據一種,可以用來支付款項,尤其處理大額款項時,支票較紙... 詳情

明報網站 · 版權所有 · 不得轉載
Copyright © 2021 mingpaocanad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Ming Pao Daily News A wholly owned subsidiary of Ming Pao Enterprise Corporation Ltd.
Vancouver Chinese Newspaper

5368 Parkwood Place, Richmond B.C. V6V 2N1 | Tel.: (604) 231-8998 | Fax: (604) 231-9881/9884 | Advertising Hotline Tel.: (604) 231-89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