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地合力優化營商環境
昨天,國家市場監管總局發布兩份清單,明確對12種首次違法和輕微違法行為不予處罰,被視為優化營商環境的最新舉措之一。
12種首次輕微違法免處罰
內地春節長假結束後,多個省市相繼召開具風向標意義的「新春第一會」。梳理會議內容,側重各有不同,在「科技創新」、「高質量發展」等關鍵詞之外,優化營商環境顯然也是重點。
多地開會強調企業感受
學者料轉政府主導思路
上海發布優化營商環境8.0版行動方案,「提升企業感受」成為今年的重點。內地學者認為,這反映了優化營商環境思路的轉變,由以政府為主導轉為關注企業需求。該方案就深化世界銀行對標改革、優化為企整體服務、優化涉企監管檢查、夯實營商基層基礎、營造良好社會氛圍等五方面推出58條任務舉措。
其中,包含規範牟利性職業舉報,歸口接收審核異地公安機關刑事辦案協作請求,清理拖欠企業帳款,推行涉企行政「檢查碼」以實現涉企行政檢查不擾企等實在內容。
吉林、遼寧、河北三省連續多年在「新春第一會」上聚焦優化營商環境。吉林省提出,立足「第一時間+頂格優惠」為企業紓困解難,全方位規範涉企收費、涉企行政許可及中介服務事項等行動清單。遼寧省長李樂成指出,要弘揚誠信法治,打造守信踐諾的信用環境、公正透明的法治環境,保護企業家合法權益。河北省委書記倪岳峰提出,鞏固拓展招標投標「雙盲」評審改革等具體要求。
北京大學經濟學院教授、國民經濟研究中心主任蘇劍指出,當前「遠洋捕撈」異地執法等問題增多,要優化營商環境,最重要的是在法治化上發力;營商環境不僅是文化環境,更是以法治環境為核心的社會治理環境。
李強:增強市場意識
與往年相比,今年廣東省的「新春第一會」更加重視企業作用,顯著縮短地市領導發言時間,增加企業家發言。會議提出,各級政府部門要對各類經營主體一視同仁,強化政策支持,營造市場化、法治化、國際化一流營商環境。此外,會上還透露,廣東省發展改革委已正式成立民營經濟局。
國務院總理李強5日在春節後的首次國務院全體會議上指出,要進一步增強市場意識、法治意識、服務意識,以更高標準、更大力度打造一流營商環境,為各類企業創新發展提供更好條件。
中國政策科學研究會經濟政策委員會副主任徐洪才認為,優化營商環境可激活微觀主體經濟動力,釋放經濟發展潛力;地方政府去年非稅收入增長過快,要管住政府的有形之手,落實「放管服」改革和公平競爭。
去年底召開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提出,必須統籌好有效市場和有為政府的關係,形成既「放得活」又「管得住」的經濟秩序。市場監管總局近日透露將實施深化信用提升三年行動,助力提升經營主體信用水平,充分激發民營經濟生機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