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5.01.10
    星期五

有價講:生命真的掌握在我手?——從作家自戕,反思生命意義

[2025.01.10] 發表
瓊瑤在淡水家中輕生離世,家人按其遺願,在殯儀館舉行家祭。告別場內播茈捙ㄩ蓿騊的《還珠格格》劇集主題曲《當》,主演的趙薇送花牌悼念,花牌上寫荂u流芳千古」。(《自由時報》圖片)

【明報專訊】台灣著名作家瓊瑤於去年12月初在家中自戕離世,惹起公眾對生命的討論。近年社會大力提倡「生命教育」,你有否想過生命的本質是什麼?我們是否有權力掌控生命結局?

瓊瑤的一生,有如其小說故事一樣轟轟烈烈。早在2017年她曾發文交代後事,直言未來若重病也絕對不動大手術,不送加護病房等,屍骨火化後就花葬,囑咐「一切從簡」。去年4月生日她透露抱恙,將淡出平時活躍的facebook,至11月底連續兩天在facebook發文追憶亡夫,感嘆「我多麼多麼的想你」。至12月3日,瓊瑤與家人晚餐時告訴兒媳「明天中午來我家找我」,翌日兒媳進她家門時卻發現她在房內輕生,救護人員趕到現場時她已無生命[象。

事後瓊瑤的facebook發表了一篇署名為「淑玲代發」的遺書,當中包含一首名為〈當雪花飄落〉的詩作,並提到「我不想聽天由命,也不想慢慢枯萎凋零,我想為這最後的大事『作主』」。遺書還附有一段影片,影片中瓊瑤表示,「這趟旅程走來辛苦顛簸,但也有各種精彩的唱和」,勸慰年輕人千萬不要輕易放棄生命,強調自己「死亡」的方式,是在生命的終站實行。

■格「價」二選一

瓊瑤離世,掀起關於「安樂死」(voluntary euthanasia)的討論。根據世界醫學會定義,安樂死指經醫生評估病G已無改善可能,在病人自願請求下,由醫療單位透過藥物或器材執行,並有嚴謹的法律規範。另一種是醫生輔助自殺(physician-assisted suicide),醫生根據病者要求開立或提供藥物,由病者自行結束生命。年邁名人選擇自決終結生命,你認為是對是錯?

□ 正確,生命屬於自己的,應該由自己「話事」!

□ 不正確,人應該順應天命,愛惜自己。

■價值放大鏡

自己的命,該由自己掌控

俗語云「年紀大機器壞」,若還被惡病纏身,實在苦不堪言,故部分人認為如此情G下選擇自行決定了結生命,也算善終。孔子有次病重,學生子路向天神地神祈福,希望老師早日康復。豈料孔子卻說「丘之禱久矣」(自己早就祈禱過了),他不贊同子路為他祈福延壽之舉,寧願正面迎接安享天年之死的來臨。

北宋政治家邵伯溫的父親邵雍及祖父伊川丈人,皆是「自決生命」的代表人物。《邵氏聞見錄》載,伊川丈人79歲那年自覺大限將至,無明顯大病仍決定「捐館」(捨棄身體、性命):「不食飲水者累日……康節(邵雍)同叔父滿酌大杯以獻,大父(祖父,指伊川丈人)一舉而盡」,他數天不吃不喝,到了除夕夜召集眾子孫,說自己到了正月初一就要永別;他更與子孫痛飲惜別,在夢中辭世。十年後的七月初四晚上,邵雍也覺自己年事已高,遂賦詩回顧一生,囑託子孫,再像出行一樣穿起新衣。家人還擺了簡樸的餞別宴,備了好酒,邵雍吃喝後上H就寢,一睡不醒,七月初五丑時駕鶴西去。

當下醫學發達,不少年過八旬的長者生活依舊精彩,如快將卸任的美國總統拜登78歲才正式上任、台積電創辦人張忠謀93歲仍是世界晶片王國重要人物。孔子、伊川丈人或邵雍若生於現代,對生死或許會有另一番看法?

生死有命,不應讓自己「死於非命」

《孟子.盡心上》載「莫非命也,順受其正。是故知命者,不立乎巖牆之下。盡其道而死者,正命也。桎梏死者,非正命也」,孟子說我們命中遇到的種種,皆由天命(非人為因素)所定,我們應順應天道,接受命運安排,故懂天命者不會站於危牆下面,令自己身處死亡威脅之中;順應天命而死的乃「正命」,犯罪受刑或不按天意而死的,就是所謂「死於非命」。這句話也闡釋了儒家對生命的態度:人應當盡力保全性命,不該輕易拿生命冒險;而儘管我們努力保養生命,死亡仍無可避免,因此應當平靜接受。

儒學經典雖常提及「捨身取義」概念,但孟子解釋,捨身之舉只適用於極端情G。「生,亦我所欲也;義,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義者也」,人若為了更高的道德理想而犧牲生命,方是合乎天道,如消防員衝入火場救人而不幸殉職,是值得敬重的捨身之舉;如非經過多方考慮或面對迫不得已的原因而選擇安樂死或結束生命,則有違儒家對生命、死亡的道德價值觀。

「身體髮膚,受之父母」,生命由父母賦予,應當珍惜,有人認為自己有權掌控生命甚至決定死亡方式,除有違孝道外,也可說是違抗天命,為家人親友帶來極大的傷痛。

文:袁志敏

圖:《自由時報》圖片

(本網發表的作品若提出批評,旨在指出相關制度、政策或措施存在錯誤或缺點,目的是促使矯正或消除這些錯誤或缺點,循合法途徑予以改善,絕無意圖煽動他人對政府或其他社群產生憎恨、不滿或敵意。)

[語文同樂 第748期]

更多教育
人物例子庫:世界文學組織之母——聶華苓
【明報專訊】有「世界文學組織之母」之稱的聶華苓去年辭世,享年99歲。她曾形容自己走過三輩子的人生,不斷從一個地方逃到另一個地方,大半生漂泊多... 詳情
諗諗佢:在「資訊碎上」的年代 重讀《娛樂至死》
【明報專訊】約15年前,facebook興起,初時以「文配圖」的方式讓用戶分享生活,稱為帖文(post);社交媒體經過數代發展,facebo... 詳情
潮看文史:簡(gaan2)
【明報專訊】近期政府偏好從「簡」,一大堆程序要簡化,當然還有簡約公屋與簡樸房——明明只是「沒那麼差」的基層住屋,賦上正面名字彷彿就變成好東西... 詳情
見聞識玩:從香港直奔古都
【明報專訊】古代的都城有如現代大城市一樣繁華,留存至今的歷史文化,仍吸引各方遊人前往了解。曾是全球最大古都的西安,現在可從香港直接乘坐高鐵前... 詳情
【明報專訊】5的寫法: A 6的寫法: B 每個數字編號的寫法都包含該數字代表數量的角,即5字有5個角、6字有6個角 (本... 詳情

明報網站 · 版權所有 · 不得轉載
Copyright © 2021 mingpaocanad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Ming Pao Daily News A wholly owned subsidiary of Ming Pao Enterprise Corporation Ltd.
Vancouver Chinese Newspaper

5368 Parkwood Place, Richmond B.C. V6V 2N1 | Tel.: (604) 231-8998 | Fax: (604) 231-9881/9884 | Advertising Hotline Tel.: (604) 231-89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