乜乜物物:靜默看人類的石頭
【明報專訊】路上的小石子,我們不屑一顧;雕琢成的美玉,我們不懂欣賞;直至人生走到某個階段,終於建立了些許自以為的成就,我們便想起了石頭。人們看中了石頭能超越時代的特質,在石頭上記下功績,自我誇耀,希望自己名垂千古。那石頭會怎樣看待這些人?讀十渡的散文〈靜默的石頭?石〉,可以讀出人類的渺小。
◆圖解分析:無聲的石頭(圖)
■用字分析
1. 人類刻石以自我誇耀,最終徒勞無功
.石頭的壽命以億年計,人類刻字在石上,幻想能將自己的功績永遠流傳,可作者就指出此事徒勞無功
.文中引用東漢史學家班固的話,突顯刻石以流芳百世的虛幻。根據《後漢書·竇融列傳》所記,東漢時竇憲大勝北匈奴,登上燕然山,命令班固作「銘」(用來表揚功德的文體)刻在石頭上,以昭彰漢室的功德。班固稱頌竇憲北伐北匈奴,以短暫的戰爭,換取了永遠安寧──「茲所謂一勞而久逸,暫費而永寧者也」
.作者怎樣評價班固和竇憲的行為?他說:
不可磨滅成為他們對石頭的永恆幻想。他們讓石頭說話,代自己傳音。他們以為以億年計的石頭的壽命也是他們的命數……隨荇伅〞滷徽鴃A以隱喻的形式刻在石碑上的人心都無可避免地消於無形。
當年班固說此役能一勞永逸,結果竇憲平匈奴的功績早已伴隨東漢、匈奴的歷史一同湮沒,所謂「永逸」,不過虛無。加上,以我們現代人的眼光看,即使真的看見這塊石,心中也未必會感念漢室的功德
.由是可知,竇憲命班固記下自己的功勞,以期名流千古。但即使在當世(漢代)看起來多麼偉大的功勞,至今卻已經泯滅,可見以石頭記功妄想名流千古者的可笑
2. 深邃的思想並不發聲,如同石頭永遠沉默
.作者強調石頭的沉默。人們總是奮力高揚自己的功勞,讓石頭代自己將豐功偉業傳承下去,代為發聲。可作者卻說:
深邃的思想並不發聲,也不刻在石碑上,有誰聽見過頭頂上星辰的言語。
.的確,星辰並不發聲,可卻在夜空中靜靜發光。筆者立即想到,世界上有許多觸人心弦的哲理,有時根本不必依賴文字說出來,而是能從人的一言一行體現。沒有讀過《孟子》的人,也可以有「自反而縮,雖千萬人吾往矣」的勇氣,當中義理,不必依靠石碑上歌頌的文字才能打動人心
3. 刻在墓碑上的文字,只是在論證物質不滅
.人類還會以墓碑懷念逝者,作者提及中國現代文學家沈從文的墓碑,墓碑刻上了「不折不從,星斗其文。亦慈亦讓,赤子其人」一句,來懷念沈從文正直慈讓的性情。作者由此思考──那是否代表作為墓碑的石頭其實也會發聲?
.不過,作者的想法是:
墓碑以陪伴眠者作為它生命歷程的短暫片段證明茠娃銴ㄦ嚏C
.我們可以留意「短暫」一詞。對比逝去的生命而言,石頭作為墓碑的時間,只佔它存在時間相當小的部分,它經歷太多比起一個人的功業更加重大的事。人的生命所能留下的,對比石頭而言,其實相當渺小及短暫。因此墓碑上面的文字,無論如何彰顯逝者德行,它也並不在意,只會淡然無聲
.若我們將石頭視作宇宙,將「墓碑與死者」的道理套入「宇宙與人類」的關係之中,也許會得出結論──一代代的人類無論如何竭力留下痕[,在整個宇宙中都是細若微塵;甚至有一天,當太陽也零落凋謝,人類不復存在,也許宇宙繼續不滅,絲毫不受影響。如此想來,欲在世上留下痕[一事,便更覺可笑了
■胡詠怡 - 香港中文大學中國語言及文學系畢業,現職中學中文教師。尤好文字之美,亦慕夫子韋編三絕之勤
文:胡詠怡
圖:資料圖片
(本網發表的文章若提出批評,旨在指出相關制度、政策或措施存在錯誤或缺點,目的是促使矯正或消除這些錯誤或缺點,循合法途徑予以改善,絕無意圖煽動他人對政府或其他社群產生憎恨、不滿或敵意。)
[語文同樂 第738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