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4.10.18
    星期五

大觀園:從殯葬物流看生死

[2024.10.18] 發表
擔任學生事務總監的劉銳業(Joseph,左)在校推廣生死教育,籌辦相關活動讓學生思考如何珍惜生命。他任教工商業副學士課程時曾邀請梁偉強(Alan,右)到校擔任講者,聽到Alan關於運送遺體的分享後,萌生合作著書念頭。
Joseph曾帶學生參觀東華義莊。香港開埠早期,廣東各縣至海外有不少人來到港工作,若他們身故,遺體會先行入殮再暫存義莊,待親人來港再安排移送回鄉下葬。
除了參觀義莊、公墓等,Joseph也帶領過學生到東龍洲以東海域參與海上撒灰儀式。
《身後事:香港殯葬文化探尋》

【明報專訊】常被遺忘的殯儀物流專業,站在無數個生命的終點,送逝者回到各自的歸處。《身後事:香港殯葬文化探尋》一書由遺體運輸公司創辦人梁偉強,以及香港理工大學專業及持續教育學院學生事務總監及高級講師劉銳業合著。前者從事與死亡接近的工作,後者則經常接觸生命力旺盛的年輕學生,生命軌[大不同的二人,如何看待生與死?

揭開薄紗 原來死亡現場不可怕

「生日、畢業禮甚至婚禮都可重來,但喪禮無第二次機會!」梁偉強(Alan)說。傳統上,想投身殯儀行業不外乎兩種途徑:一是世襲,一是靠熟人介紹,多數只招聘身邊最熟絡、可靠的人。本來從事運輸業的Alan,自言以「十分不正常的途徑」入行——20多年前的某日,他接到一通電話,對方稱有菲傭在港離世,請他幫忙將遺體運回菲國。當下Alan第一個反應是錯愕,「即是運死屍?嘩!咁核突!我只是一個普通人,當然不接來做!」然而始終抵不過請求,加上利潤豐厚,他勉強接下工作。所謂一不離二,漸漸地他接受了這項與死亡相關的工作,公司提供空運遺體、骨殖(土葬後已腐化的骸骨)或骨灰服務。

Alan從當初抗拒又恐懼與殯儀相關的一切,到今天處之泰然,他翹茪G郎腿,淡然地說起自己多個處理遺體的小故事——他清晰記得有次誤闖葵涌公眾殮房的停屍間,看見一具外國人遺體,「(死者)幾靚仔喎,真的要用靚仔去形容!」又試過幫遺體防腐師一同搬運遺體,不再介意做與死人如此接近的工作……當他親手揭下死亡的薄紗,發現真實的「死亡現場」原來並不如想像中可怕。Alan解釋,在自然死亡的情G下,逝者看起來只像睡荂A活人和死人軀體的分別,不過在於一個暖、一個涼而已。

從抗拒到舉辦一人喪禮

除了協助在生者運送已逝家人或朋友的遺體,有時候Alan還會代辦殯葬事宜。早前有對新西蘭婆孫來港,70多歲的婆婆中風過身,10歲的孫兒回到父母身邊後,便無其他親人處理婆婆的身後事。「家屬不到香港辦理手續,不知什麼原因,我唯有幫忙處理。」於是他就一手包辦認領婆婆遺體、送往火化等事宜,並將婆婆的骨灰運回新西蘭。

Alan不止為該名新西蘭婆婆辦理所有必要手續,更替她籌辦「一人喪禮」,「因為當時無人在她身邊,一個親人、一個朋友都沒有,我便暫時充當其親人送別她」。Alan只是負責物流工序,待土工(負責搬運屍體的工人)搬走遺體後便完成任務,他卻在職責以外多做一步,他自己也說不出個所以然,「至少讓她有尊嚴地走」。

生老病死乃歷程 切記活在當下

在物流業界,遺體稱作「特殊貨物」(special cargo),坊間對此類案例的處理方法所知甚少,任教工商業副學士(物流及供應鏈管理)課程的劉銳業(Joseph)因而聯絡Alan,邀請對方到校擔任講者。不曾接觸殯儀行業的Joseph聽到Alan的分享後萌生著書念頭,希望結合自己的物流業知識與Alan多年的殯葬物流經驗,一方面為學術研究,也讓大眾一窺遺體運輸、殯儀業潛規則等行業內部知識。寫書是Joseph研究香港殯儀業與生死教育的契機,過程中引起他反思生命,以至擔任學生事務總監的崗位後推廣生死教育。

Joseph曾帶領學生到訪政府專為無人認領屍體而設的「沙嶺公墓」,又組織「東華義莊導賞團」,他指學生認為殯儀行業很神秘,較少接觸相關資訊的途徑,不少人並不清楚身後事該如何安排。年輕人不認識死亡,但毫不忌諱談死,如他有學生參與體驗活動後提議舉行個人化喪禮,甚至詢問如何做生前規劃。「能夠引發學生思考,活在當下……是很重要的。」Joseph感慨地補充:「很多時候生活匆忙,但我們沒有珍惜(與身邊人)相處見面的機會。」如同許多耳熟能詳的道理,我們都聽說過,真正會實踐的人卻很少。

雖然非殯儀業界一員,但經歷多場生命教育活動,加上出版過兩本跟殯葬相關的著作,Joseph對死亡自有一番體會。信奉天主教的他認為,死亡是生命其中一個歷程,而非終結,卻也坦言難以輕易放下,特別是突如其來的死亡。人們難以接受未能與所愛之人道別,故Joseph多次提及生前規劃,「要做規劃,例如日後(喪禮)想用什洸v教儀式、如何分配遺產、有什麼想對家人交代等」。及早規劃身後事,以免所愛的人在自己身故後要徬徨籌備後事,也是愛的一種表現方式。

向死而生 活出意義

比起Joseph的周詳思維,經常跟逝者「交手」的Alan對死亡的看法來得直接,他以球賽作喻,「兩隊波,一邊無龍門的,便是沒有死亡……踢一場波,若一邊沒有龍門,怎樣射球也不入(龍門),你想想還會不會有人下場?人生是有限制的,正因有限制,我們才需要活出人的意義!」見證過多次別後遺憾,Alan悟出人際關係的重要,「人情很重要,書,你可以再買;筆,你可以買過,但人之間的關係,你永遠買不回來」。對他而言,能與身邊人建立起真正緊密的關係,便是無憾。

■知多點

殯葬物流三部分

第一部分「 殯」:

亡者的出殯方式,有否宗教背景、需否採取宗教儀式出殯

第二部分「 流」:

包括運輸物流、資訊流及資金流

第三部分「 葬」:

指安葬亡者的事宜,包括擇安葬吉日、墓地、墓碑等安排

■知多點

《身後事:香港殯葬文化探尋》

作者:梁偉強、劉銳業

出版社:三聯書店

此書分三部分:第一部分藉當下香港殯葬業發展及實例個案,講述行業內部迷思;第二部分分析香港不同宗教、文化的殯葬習俗,以及不同社會組織的殯葬功能;第三部分嘗試從死看生,探討一系列香港熱門的生死教育議題。

文:鍾美c

圖:黃志東、三聯書店提供

(本網發表的作品若提出批評,旨在指出相關制度、政策或措施存在錯誤或缺點,目的是促使矯正或消除這些錯誤或缺點,循合法途徑予以改善,絕無意圖煽動他人對政府或其他社群產生憎恨、不滿或敵意。)

[語文同樂 第727期]

更多教育
書之異世界:科學人會哭嗎?
【明報專訊】理科生,你討厭閱讀嗎?我懂。別看我當圖書館主任,其實也是理科人,而且專注力弱,長篇小說實在難以投放心力進去;散文的篇幅較短,還好... 詳情
有價講:從內地搶購空牛奶盒反思競爭
【明報專訊】早前內地有家長和學生因為要在師長面前「博表現」,於網上搶購空牛奶盒和空筆芯。爭勝之心,人皆有之,爭勝使人進步,但也能令人失去理智... 詳情
人形圖鑑:新加坡之旅(上)——新加坡人的大牌檔與雞
【明報專訊】回想,筆者往新加坡的次數不算多,而且每次到訪都是困在大學的校園,偶爾到市區遊覽都是點對點的,地鐵也沒有乘搭過,這樣旅行根本談不上... 詳情
作家作法:小朋友才做選擇,虛實全都要!
【明報專訊】寫小說不一定憑空想像,虛構與真實可以相輔相成。在故事和歷史之間,靈活轉換,可讓讀者彷彿置身其中,手不釋卷。 真實歷史、武俠... 詳情
【明報專訊】東南亞水果種類豐富,有個奇形怪狀的「水果之王」,明代有人早已品嘗過,你知道是哪種水果嗎? ■玩一玩 身披黃金甲, ... 詳情

明報網站 · 版權所有 · 不得轉載
Copyright © 2021 mingpaocanad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Ming Pao Daily News A wholly owned subsidiary of Ming Pao Enterprise Corporation Ltd.
Vancouver Chinese Newspaper

5368 Parkwood Place, Richmond B.C. V6V 2N1 | Tel.: (604) 231-8998 | Fax: (604) 231-9881/9884 | Advertising Hotline Tel.: (604) 231-89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