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科院研究:有機肥3年內初步恢復土地生產力
多年來,中國科研人員一直嘗試為採礦業「執手尾」。中科院廣州能源所2022年發布一項有關稀土尾礦地修復的研究結果發現,在可持續修復區,採用沼液施用於草本類能源植物(芒草等),可在3年內顯著提升稀土尾礦地的土壤養分及微生物多樣性,初步恢復土地生產力,相關指標優於自然修復區的土壤樣品。
沼液由有機物質經發酵後形成,速效營養能力強,養分可利用率高,是多元的速效複合肥料,能迅速被動物和農作物吸收利用。廣州能源所在報告中提到,中國長期開採稀土,導致礦區植被和礦H表面腐殖層被剝離、破壞,尤其早期大量尾礦未能妥善處置,致使周邊土壤酸化沙化嚴重、土壤養分貧瘠及微生態功能喪失等問題。
長期開採致土壤酸化嚴重
早期的稀土堆浸、池浸工藝,每生產1噸稀土氧化物就產生約2000噸尾砂,較為先進的原地浸礦工藝仍不可避免地產生大量的氨氮、重金屬等污染物;輕稀土礦多為多金屬共伴生礦,在冶煉、分離過程中會產生大量有毒有害氣體、高濃度氨氮廢水、放射性廢渣等污染物。
據中科院廣州地球化學研究所介紹,稀土是指鑭、鈰、鐠、釹、M、釤、銪、釓、鋱、鏑、鈥、鉺、銩、鐿、N、鈧、釔等元素的總稱。作為後工業時代的「工業維生素」,稀土已被廣泛應用於國防軍工、航空航天、特種材料、冶金、能源和農業等諸多領域。
藏量佔全球38% 年開採量高峰佔90%
中國稀土資源量佔全球38%,但近20年來,中國開採的稀土卻佔全球產量大多數。2023年中國稀土產量佔全球約68.6%,與上世紀90年代多達90%相比有所下降,主要原因是國家制定配額制度。而中國稀土用量也較高,目前佔到世界消費量的一半以上。
2007年,國家將稀土生產納入指令性生產計劃管理;2009年將開採的登記、審批權限上收,並開始管控稀土出口;2011年,統一調整稀土礦原礦資源稅稅額標準。
稀土價跌勢未止 較上個高位跌逾六成
10多年來,稀土價格出現三次過山車式漲跌,第一輪狂漲發生在2009年至2011年,對應的就是盜採氾濫時期,在2011年稀土價格暴跌前,不同稀土累計漲幅十倍甚至數十倍。之後2016年至2017年又經歷了一輪漲跌;2020年起稀土再漲,2022年創十年新高,隨後2023年至今跌勢未止,目前價格比上一個高位跌幅逾六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