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角過路處首日要補髹 壆未削斜不便輪椅者
【明報專訊】位於沙田沙角街與逸泰街十字路口、全港首個容許行人「打斜過馬路」的「對角行人過路處」昨日啟用。本報記者實測,「打斜過」需時15至20秒, 較「L」字形連續過兩段馬路需時約30秒快約10秒。行人對過路處的應用和設計有讚有彈,不少街坊形容現時可合法「打斜過」更安心,惟留意到對角路口未相應將行人路壆削為斜面,對輪椅駛用者等造成不便,他們要繞回原來斑馬線斜面路口上行人路。
即日髹線 人員:免通宵工程擾民
對角行人過路處昨啟用,記者觀察,運輸署昨早才安排工人到場髹上新的對角黃色斑馬線,近中午才完成,甫髹線後便暫准車通過,結果疑因漆油未乾,有巴士經過即印下黑色胎痕;署方其後補髹,過路處下午3時正式啟用後陸續有多輛巴士駛過,再留下多道胎痕。據在場運輸署人員解釋,由於工程會有噪音,為免影響附近居民,故未安排前晚通宵畫線。
過路快10秒 長者盼延長綠燈
記者其後實測發現,每次綠燈會維持約35秒,打斜過路需時15至20秒,較「L」字形連續過兩段馬路快10秒。紅燈時間則維持約1分半鐘。對角路面新增的兩支行人交通燈,約16秒時綠色人像已開始閃動,較原有交通燈「早閃」約10秒。據記者觀察,不少長者未能在綠燈時間內完成過路,八旬的馮婆婆說,以往已會打斜過路,從未留意能否趕及綠燈前行完,現時「行到一半已經閃閃吓」,盼當局延長綠燈時間。
街坊伍太表示,感覺過路處啟用前後分別不大,以往為貪方便已常「打斜過」,只是現在可合法過更安心,又說留意到對角路口仍有路壆,或不便輪椅者斜過馬路。昨日不少拖手推車或單車的人,打斜過後要繞路到原有斜面路口上行人路。另外,對角路口行人路上多支舊燈柱未拆除,阻礙行人等過馬路。
沙田區議員郭宣彤盼路口可成打卡點,惟有網民關注新增的斑馬線設計,指現時兩條斑馬線互相交疊的範圍形成交叉,並非如東京澀谷十字路口般交疊位置留空,設計不美觀。
運輸署解釋,按本港道路設計,有黃色條紋的範圍不可停車,若中間留空,原則上容許車停泊,將影響交通和行人過路;又指會小心觀察及審視行人及駕駛者使用情况及檢討成效,再考慮將來方向,下個試點為尖沙嘴加拿分道與加連威老道交界,工程今年中完成。